散光成因包括遗传因素部分散光具遗传倾向、不良用眼习惯不同时期有不同情况及眼部疾病如角膜疾病中圆锥角膜、角膜外伤和晶状体疾病中晶状体脱位都会引发散光。
部分散光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散光患者,那么后代出现散光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散光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这种遗传可能与角膜的形态发育等相关基因有关,从胚胎发育时期就可能埋下散光的隐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受此遗传因素影响,比如有家族散光史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易出现散光情况。
不良用眼习惯
婴幼儿时期:
婴儿如果长时间躺着喂奶,奶瓶位置不当,会使眼球受到压迫,影响眼球正常发育,增加散光发生风险。比如婴儿长期固定一个方向吃奶,眼部持续受压,角膜等结构发育受影响,可能导致散光。
过早接触电子屏幕等,也会影响眼部正常发育。婴儿时期眼部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会使眼睛调节功能紊乱,进而可能引发散光。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如趴在桌上、距离书本过近等,会使眼部肌肉紧张,眼球受力不均,长期如此容易导致散光。例如小学生长期弯腰驼背看书,眼睛与书本距离小于33厘米,会影响眼球的正常屈光状态,增加散光发生几率。
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看电视等,眼睛处于紧张疲劳状态,睫状肌持续收缩,也会引起散光。青少年若每天长时间玩游戏,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角膜等结构的屈光状态易发生改变,导致散光逐渐形成。
成年人:
长期从事需要精细用眼但用眼姿势不规范的工作,如长时间伏案精细绘图等,也可能导致散光出现或加重。比如绘图员长时间近距离精细操作,眼部肌肉过度使用,影响眼球屈光平衡,引发散光。
眼部疾病
角膜疾病: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散光的角膜疾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圆锥角膜会使角膜中央变薄并向前突出,呈圆锥状,从而改变角膜的正常形态,引起不规则散光。患者的角膜形态异常,导致光线不能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影响视力,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散光程度不同,病情进展可能会使散光不断加重。
角膜外伤,如角膜被异物划伤等,愈合后可能会形成瘢痕,影响角膜的光滑度,导致散光。比如眼部被尖锐物体划伤后,角膜愈合过程中形成不均匀的瘢痕组织,破坏了角膜原有的规则形态,引发散光。
晶状体疾病:
晶状体脱位也可能引起散光。晶状体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后,会影响光线的折射,导致散光产生。例如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或者眼部受到外伤等原因引起晶状体脱位,会使眼睛的屈光状态发生变化,出现散光情况,不同原因导致的晶状体脱位引起的散光程度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