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致失明,主要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分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早期对视力影响轻,增殖期新生血管等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血糖、血压血脂,定期眼科检查,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关注视力变化并定期检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加强监测和眼科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阶段及对视力的影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阶段视网膜微血管改变相对较轻,可能仅有微动脉瘤、小的出血点等表现。一般早期对视力影响不明显,但如果病变累及黄斑区,可能会出现视力轻度下降、视物变形等情况。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及时控制血糖、血压等危险因素,病变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阻止向更严重阶段发展。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进展进入增殖期,新生血管形成是重要特征。新生血管破裂出血可导致视力突然下降,大量出血时视力可严重受损,仅能感知光感甚至无光感。而且新生血管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牵拉视网膜,会导致视网膜脱离,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最终可导致失明。
相关人群的预防及应对建议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合理用药等,将血糖长期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和减缓其进展速度。例如,糖化血红蛋白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根据个体情况可适当调整)。
血压血脂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糖尿病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合并心血管疾病等高危情况时要求更严格)。
定期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如病程超过5年)更应加强眼科检查的频率。
特殊人群: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相对较长后也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由于儿童在配合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家长要做好安抚工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眼部病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等变化会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这类患者在孕期要加强血糖监测,同时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因为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可能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孕期发生变化,及时的眼科监测有助于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