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近视度数增高需调控环境因素、规范用眼习惯、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并定期眼部检查,治疗可通过光学矫正(选合适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年满18周岁且度数稳定者可考虑近视手术,同时对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人群、孕妇近视者等特殊人群进行相应管理。
一、近视度数增高导致失明的预防
(一)环境因素调控
保持室内光线均匀适宜,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用眼,阅读书写时应使光线从左前方照射,减少反光对眼睛的刺激。例如,使用无频闪、色温4000-5000K的护眼台灯,可营造利于用眼的光线环境。
(二)用眼习惯规范
1.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通过眺望远方、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2.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确保眼睛与书本、电脑屏幕等保持33厘米左右距离,脊柱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用眼。
(三)增加户外活动
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降低近视发生及度数增高风险。例如,儿童可在放学后参与户外运动,如跳绳、打球等。
(四)定期眼部检查
儿童青少年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部全面检查,包括视力检测、眼压测量、散瞳验光等,及时发现视力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成年人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需重点关注眼底情况,排查视网膜病变风险。
二、近视度数增高的治疗
(一)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需定期复查视力,及时更换镜片以适应度数变化。对于儿童青少年,应选择材质轻便、视野清晰的眼镜,并督促其正确佩戴。2.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和硬镜(RGP),硬镜对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有一定优势,但需严格遵循正确佩戴和护理方法,如定期清洁、消毒镜片,避免引发眼部感染。
(二)手术治疗
年满18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近两年内度数变化不超过50度)的人群,可考虑近视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但需术前通过严格的眼部检查,排除圆锥角膜、严重干眼症等手术禁忌证。
(三)特殊人群管理
1.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现后应尽早干预,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佩戴合适眼镜等方式控制度数发展,避免进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儿童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警惕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并发症。2.高度近视人群:需避免剧烈运动、眼部受外伤,如避免跳水、打篮球时的冲撞等,以防视网膜脱离。同时,定期进行眼底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眼底病变。3.孕妇近视者:孕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状态,需关注视力变化,定期监测眼压和眼底,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