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形成与眼球发育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眼球发育滞后或眼轴过短会致持续远视,父母有远视子女遗传概率高;弱视形成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异常视觉经验有关,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斜视使大脑抑制斜视眼视觉输入、形觉剥夺性疾病遮挡光线影响视觉发育都会引发弱视,且不同情况对弱视形成有不同影响。
一、远视的形成
(一)眼球发育因素
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通常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一般新生儿的眼轴长度约为16-17mm,而正常成人眼轴长度约为24mm,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眼轴慢慢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到6-7岁时可达到正视状态。如果眼球发育滞后,眼轴过短,就会持续存在远视。例如,一些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足,出生后眼球发育可能相对更迟缓,更容易出现较高度数的远视。
(二)遗传因素
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远视,那么子女遗传远视的概率会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以影响眼球的形态和发育,从而导致远视的发生。比如,父母均为高度远视,子女发生远视的可能性比父母视力正常的孩子要大得多。
二、弱视的形成
(一)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异常视觉经验
1.屈光不正性因素
当存在远视、近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时,如果没有及时矫正,会导致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通常0-6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其中0-3岁是敏感期),视网膜得不到清晰的图像刺激,就会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弱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如果没有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网膜长期接受模糊物像,就容易发生弱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对模糊物像的耐受程度不同,年龄越小,越容易因屈光不正导致弱视。
2.斜视性因素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当发生斜视时,双眼的视轴不平行,导致双眼看到的物像不能融合,大脑会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被抑制的斜视眼就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形成弱视。比如,先天性内斜视的患儿,由于双眼视轴不能对准同一目标,大脑会逐渐抑制斜视眼的视觉功能,若不及时治疗斜视,就很可能引发弱视。而且斜视发生的年龄越小,弱视的发生率越高。
3.形觉剥夺性因素
例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疾病会遮挡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不能正常接受光刺激,影响视觉发育,从而导致弱视。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眼部存在形觉剥夺因素,如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后数月内没有得到及时手术治疗,就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极易引发弱视。因为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任何影响光线正常到达视网膜的因素都可能破坏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