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成因包括年龄增长致眼周皮肤变薄等、遗传使皮下血管易透显,生活方式上睡眠不足致血循环减缓、过度用眼致眼周肌疲劳血循环不畅、吸烟致眼周血管收缩血供减少,疾病方面过敏性鼻炎致鼻眼静脉回流受影响、慢性疾病影响代谢致眼周血液循环和皮肤状态受影响,特殊人群中儿童睡眠不足易引发、成年人熬夜等是主因、女性生理期和孕期因激素等易出现黑眼圈。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眼周皮肤逐渐变薄,皮下脂肪减少,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流失,眼周血管更容易凸显,从而形成黑眼圈。例如,研究表明30岁以上人群眼周皮肤厚度明显变薄,血管显露导致黑眼圈发生率升高。
2.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因遗传导致眼周皮肤天生较薄,皮下血管颜色更容易透显出来,进而形成黑眼圈,这类情况从幼年时期可能就会显现。
二、生活方式因素
1.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使眼周血液循环减缓,血液淤积在眼周静脉中,导致眼周皮肤出现黑眼圈。有研究显示,连续1周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黑眼圈发生率比睡眠充足者高出约40%。
2.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使眼周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黑眼圈。例如,每天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人群,眼周疲劳相关黑眼圈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3.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使得眼周皮肤缺氧,从而形成黑眼圈。长期吸烟者眼周皮肤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不吸烟者。
三、疾病因素
1.过敏性鼻炎: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肿胀,影响鼻眼静脉的回流,导致眼周静脉血液淤积,引发黑眼圈。临床观察发现,约6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黑眼圈。
2.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和皮肤状态,进而出现黑眼圈。例如,慢性肝病患者因肝功能异常,雌激素代谢障碍,可能会出现眼周色素沉着形成黑眼圈。
四、特殊人群相关因素
1.儿童:儿童时期睡眠不足是导致黑眼圈的常见原因,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睡眠对眼周血液循环及皮肤健康至关重要,若长期睡眠不规律或睡眠时间不足,易引发黑眼圈,需保证每日10-13小时的充足睡眠。
2.成年人: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过度用眼等是成年人群黑眼圈的主要诱因,需注意调整作息,保证7-8小时的有效睡眠,同时减少连续用眼时间,每用眼1小时建议休息10-15分钟。
3.女性:生理期时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孕期因激素波动及睡眠质量下降等因素,也容易出现黑眼圈,生理期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孕期需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以缓解黑眼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