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远视是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状态,婴幼儿具生理性远视随发育眼轴变长度数渐降,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病理性由眼部疾病等致,过高远视会致视力下降等影响视觉发育,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良用眼习惯等会影响眼轴发育及远视度数变化,有家族近视遗传史儿童患病理性远视风险更高。
定义
远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对于儿童而言,正常的眼轴长度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婴幼儿时期通常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到青少年期趋于正视。
眼轴与远视的关系:眼轴是眼球的前后径,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眼轴较短,约17-18mm,此时会有300-400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到3岁时眼轴约23mm,远视度数约150-200度;6岁时眼轴约24mm,远视度数约100-150度;12岁时眼轴接近成人,约24-24.5mm,远视度数约50-100度,之后逐渐趋于正视。
分类
生理性远视: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与眼球的解剖结构发育相关。新生儿由于眼球较小,眼轴短,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随着身体发育,眼轴逐渐增长,生理性远视度数会自然降低。例如,正常新生儿可能有300-400度的生理性远视,而到3岁时生理性远视度数降至150-200度左右。
病理性远视:多由眼部疾病、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比如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会使眼轴过短,导致远视度数过高且不能随年龄增长而正常降低;某些眼部病变影响了眼球的屈光状态,也会引起病理性远视。例如,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儿童,晶状体混浊会改变屈光力,导致远视度数异常增加。
危害及影响因素
对视力的影响:轻度远视如果在生理性范围内且不影响视力和视功能,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超出了生理性范围,会导致儿童视力下降,出现视物模糊等情况。对于儿童来说,长期视物模糊会影响视觉发育,可能导致弱视等问题。例如,一个远视度数过高的儿童,由于看东西不清楚,大脑长期得不到清晰的视觉刺激,就容易引发弱视,影响双眼视功能的正常发育。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年龄是影响儿童远视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生理性远视度数不同,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会自然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过度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会影响眼轴的正常发育,从而影响远视度数的变化。例如,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导致眼轴发育异常,使生理性远视度数不能正常降低,甚至发展为病理性远视。对于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的儿童,其发生病理性远视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眼球的发育结构,使得眼轴等屈光相关结构更容易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远视度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