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前者人群普遍感染且可潜伏复发致角膜病变,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等免疫低下者致角膜相关损害;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与免疫反应损伤角膜有关,自身免疫病患者易发病)、外伤(破坏角膜屏障致病毒感染)和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抑制免疫致病毒易激活发病)。
一、感染性因素
(一)单纯疱疹病毒
1.人群及发病情况:单纯疱疹病毒是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致病原,人群中普遍有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经历,初次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时期,表现为发热、口唇疱疹等。之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发热、过度劳累、月经等情况,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沿神经轴突移行至角膜,引起角膜炎复发。
2.作用机制:病毒感染角膜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细胞破坏、坏死,引起炎症反应,可表现为角膜上皮的缺损、浸润等,进而影响视力。
(二)带状疱疹病毒
1.人群及发病情况:带状疱疹病毒也可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当人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再次激活,侵犯眼部,包括角膜。
2.作用机制:病毒侵犯角膜时,可引起角膜感觉减退、角膜上皮损害、基质层炎症等,其病理过程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有一定相似性,但在临床表现和病程上可能有所不同。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因素
1.发病机制:部分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当病毒感染角膜后,角膜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机体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外来抗原,从而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会对角膜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角膜炎的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例如,一些患者在病毒感染控制后,仍存在持续的角膜炎症,与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有关。
2.相关人群: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在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发生病毒性角膜炎且病情易反复的风险可能增加。
(二)其他因素
1.外伤:眼部受到外伤,如角膜异物剔除伤、角膜擦伤等,可使角膜的防御屏障受损,增加了病毒感染的机会,从而容易引发病毒性角膜炎。例如,在劳动或运动中眼部意外受伤后,若未及时正确处理,就可能继发病毒感染导致角膜炎。
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病毒性角膜炎,尤其是在有病毒潜伏感染的情况下,更易激活病毒导致发病。例如,一些患有眼部其他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发生病毒性角膜炎的风险明显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