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病史采集鉴别发病情况和症状特点;眼部检查从外观、结膜囊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病原学、过敏原检测来鉴别不同类型结膜炎,病史采集需关注不同人群发病情况和症状持续时间等,眼部检查看眼红程度、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助于明确病原体等。
一、病史采集鉴别
发病情况:
对于儿童患者,需询问近期是否有接触感染源的情况,比如是否接触过患有传染性结膜炎的人群等。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结膜炎。
成人则要了解近期生活工作环境有无变化,如长期处于粉尘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结膜炎。
症状特点:
询问眼部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例如是先有眼部异物感还是先出现眼红等。如果是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往往有过敏物质接触史,且症状在接触过敏原后较快出现,如接触花粉后迅速出现眼痒、流泪等症状。
了解症状持续时间,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一般起病较急,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慢性结膜炎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二、眼部检查鉴别
外观检查:
眼红程度:
细菌性结膜炎通常表现为较明显的结膜充血,可呈弥漫性充血或局部充血,颜色鲜红。
病毒性结膜炎也有结膜充血,但有时可能伴有球结膜下出血。
过敏性结膜炎的眼红程度相对较轻,多为粉红色充血。
分泌物情况:
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量较多,早晨起床时可出现眼睑被分泌物粘住的情况。
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为水样或浆液性,量相对较少。
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为黏液性,量少。
结膜囊检查:
用裂隙灯检查结膜囊内情况,观察结膜乳头、滤泡情况。
细菌性结膜炎可见结膜乳头增生,滤泡较少见。
病毒性结膜炎滤泡较多见,乳头增生相对不明显。
过敏性结膜炎以结膜乳头增生为主,可伴有少量滤泡。
检查结膜是否有假膜或真膜形成,假膜性结膜炎可见易剥离的假膜,真膜性结膜炎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常见于白喉杆菌性结膜炎等特殊类型。
三、实验室检查鉴别
涂片检查:
取结膜囊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或吉姆萨染色。
细菌性结膜炎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可找到细菌。例如淋球菌性结膜炎涂片可见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病毒性结膜炎涂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
病原学检查:
对于怀疑有特殊病原体感染的情况,进行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
病毒分离是诊断病毒性结膜炎的金标准,但操作相对复杂,需一定时间。
细菌培养可明确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的使用,药敏试验能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
过敏原检测:
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过敏原刺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及过敏原种类;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来确定过敏原,有助于明确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