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含矫正屈光不正(屈光不正致斜视需屈光检查后戴合适眼镜)和治疗弱视(单眼弱视用遮盖疗法等促进发育);手术时机选择视共同性或非共同性斜视情况而定,手术方式是调整眼外肌力量和附着点位置,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需家长配合非手术治疗及注意用眼卫生,成年患者手术重外观和视功能改善,术前检查术后护理要做好。
一、非手术治疗
(一)矫正屈光不正
对于因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需要进行屈光检查。如果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情况,应佩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例如,青少年儿童若发现斜视同时伴有屈光不正,通过佩戴眼镜矫正屈光后,部分斜视情况可能得到改善。这是因为屈光不正会导致双眼视物不平衡,佩戴眼镜纠正后,双眼能更好地协调视物。
(二)治疗弱视
若斜视患者伴有弱视,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对于单眼弱视,可采用遮盖疗法,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注视,从而促进弱视眼视力的发育;还可以进行视觉训练等。比如,在儿童时期发现斜视合并弱视,通过规范的弱视治疗,有可能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进而改善斜视状况。因为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发育受到影响,通过特定的治疗手段刺激其发育,能使双眼视觉功能趋于平衡。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共同性斜视,若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或者斜视度数较大,影响外观和双眼视功能,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非共同性斜视,需要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后,若斜视仍存在且影响视功能等情况,再考虑手术。例如,先天性斜视通常建议在1-2岁左右进行手术,因为此时儿童的双眼视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早期手术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而对于成年斜视患者,手术主要是为了改善外观和一定程度的视功能。
(二)手术方式
手术的原理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和附着点的位置,以达到矫正斜视的目的。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肌肉移位术等。比如,对于内斜视患者,可能会采用内直肌减弱术或外直肌加强术等不同的术式来调整眼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斜视类型、斜视度数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斜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在非手术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遮盖治疗和视觉训练等,并且要定期复查,观察视力和眼位的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习惯。因为儿童的双眼视觉发育处于关键时期,任何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对斜视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影响。
(二)成年患者
成年斜视患者手术主要考虑外观和视功能的改善。在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外肌功能等多项检查,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眼药水等,避免眼部感染等情况发生。成年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外观的恢复情况,所以术后要定期复诊,观察眼位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