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包括巩膜扣带术(适用于视网膜脱落范围小、裂孔靠前患者)和玻璃体切割术(用于复杂视网膜脱落),非手术治疗少见。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以不影响眼部发育为原则,术后限制活动;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控制基础疾病,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一、手术治疗
1.巩膜扣带术
适用于视网膜脱落范围较小、裂孔位置靠前的患者。通过在眼球外部放置硅胶带等,使眼球壁向内凹陷,从而挤压视网膜,封闭裂孔。这种手术方式对眼球结构的改变相对较小,对于一些周边部的视网膜裂孔效果较好。在儿童患者中,如果是简单的周边视网膜裂孔导致的脱落,可考虑该手术,因其对儿童眼部发育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要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评估。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也可考虑,但要综合考虑全身基础疾病对手术的影响。
2.玻璃体切割术
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落的常用手术方法。当视网膜脱落伴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情况时,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中切除混浊的玻璃体,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并根据情况填充硅油或气体等,以顶压视网膜,使其复位。对于一些严重的视网膜脱落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儿童患者中,若视网膜脱落合并严重玻璃体病变,也需行玻璃体切割术,但要特别注意手术对儿童眼部发育的影响以及术后的护理,避免患儿剧烈活动导致填充物质移位等情况。老年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相对复杂,对全身状况要求较高。
二、非手术治疗情况
一般来说,视网膜脱落主要依靠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较少。但在一些非常早期、裂孔极小且没有明显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趋势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观察等措施,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例如,对于一些偶然发现的极周边部极小裂孔,且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视网膜脱离范围非常局限时,可能会在密切监测下观察,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积极手术干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视网膜脱落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在手术前要详细检查患儿的眼部发育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由于儿童眼部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选择和术后护理都要以最小程度影响眼部发育为原则。术后要严格限制患儿的头部活动和眼部活动,避免哭闹、剧烈运动等,防止填充的硅油或气体移位,影响视网膜复位。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视力恢复情况和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在视网膜脱落治疗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控制,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注意眼部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眼部和全身的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