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眼前有飘动小黑影伴可能闪光感的眼部症状,成因有生理性(年龄增长致玻璃体退变、年轻人用眼等)和病理性(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裂孔等),分为生理性(黑影稳定、对视力影响小)和病理性(黑影突增伴视力下降等),诊断靠眼科检查和视力检查,生理性一般定期观察、合理用眼,病理性针对原发病治疗,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需特殊对待。
成因
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液化、混浊,从而导致飞蚊症。例如,人到40岁以后,玻璃体开始逐渐液化,就比较容易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年轻人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高度近视等,也可能加速玻璃体的退变,引发生理性飞蚊症。
病理性因素: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可导致飞蚊症。比如视网膜裂孔,是由于视网膜周边部变性区格子样变性等原因引起,玻璃体的牵拉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进而引发飞蚊症相关症状;玻璃体出血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血液进入玻璃体腔,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飘动的黑影等。
分类
生理性飞蚊症:一般对视力影响较小,黑影数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突然大量增加。多是由于玻璃体老化等生理性原因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和近视度数较高的人群。
病理性飞蚊症:黑影数量会突然增多,或者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因为是由眼部疾病导致,所以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例如视网膜脱离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除了眼前黑影飘动,还可能出现视野中某一区域有遮挡感,并且视力会急剧下降。
诊断与检查
眼科检查:医生一般会通过散瞳眼底检查来观察眼底情况,了解视网膜、玻璃体等部位是否有病变。例如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检查,可以详细查看玻璃体和眼底的状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会进行眼部B超检查,B超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玻璃体及眼底的形态,有助于发现一些细微的病变,像较小的视网膜裂孔等在B超下可能会被发现。
视力检查:会检查患者的视力情况,了解飞蚊症对视力的影响程度。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往往会伴有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处理与注意事项
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需要定期观察。如果飞蚊症突然增多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做眼保健操等。对于高度近视人群,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预防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病理性飞蚊症: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封闭裂孔等治疗;如果是视网膜脱离,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玻璃体出血,要根据出血量等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少量出血可以观察,大量出血可能需要手术清除积血等。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如果出现飞蚊症相关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检查和治疗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充分评估利弊后进行处理;老年人出现飞蚊症要更重视,因为老年人眼部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及时检查排除严重疾病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