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如眼周皮肤薄、血管显露,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不足、过度用眼、吸烟,疾病因素如过敏性鼻炎、肝病、肾病,其他因素如遗传、化妆品使用不当。
一、生理因素
(一)眼周皮肤薄
眼周皮肤是人体最薄的皮肤之一,厚度约0.5-0.8mm,且此处皮脂腺和汗腺分布相对较少,这使得眼周皮肤的色素容易透出,从而显现出黑眼圈。例如,婴幼儿由于皮肤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眼周皮肤更薄,相对更容易出现生理性的黑眼圈表现。
(二)血管显露
眼周的血管分布较为丰富,当血管中的血液颜色透过较薄的眼周皮肤时,就可能形成黑眼圈的外观。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逐渐老化,胶原蛋白流失,眼周皮肤更加松弛,血管更容易显露,老年人中因血管显露导致黑眼圈的情况较为常见。
二、生活方式因素
(一)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例如,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的人群,眼周血液循环减慢,血液瘀滞在眼周静脉中,导致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血液颜色变暗,从而形成黑眼圈。经常熬夜的人群,如熬夜工作、熬夜娱乐等,更容易出现因睡眠不足引发的黑眼圈。
(二)过度用眼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每天连续使用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等过度用眼情况,会使眼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比如学生长时间看书、做作业,上班族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都可能导致眼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黑眼圈。
(三)吸烟
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眼周血管收缩异常,血液循环受阻。研究表明,吸烟者患黑眼圈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且吸烟量越大,黑眼圈出现的程度可能越严重。
三、疾病因素
(一)过敏性鼻炎
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水肿,会影响眼周的静脉回流。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堵塞,导致眼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淤积,从而出现黑眼圈,这种黑眼圈通常还伴有眼周皮肤瘙痒、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
(二)肝病
某些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引起眼周血管扩张,出现黑眼圈。同时,肝病患者往往还伴有面色晦暗、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肾病
肾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体内代谢废物排泄障碍,会影响身体的水盐代谢和血液循环。眼周是比较容易观察到循环障碍的部位,从而出现黑眼圈,同时还可能伴有水肿、蛋白尿等肾病相关表现。
四、其他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人出现黑眼圈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较早出现明显黑眼圈的情况,那么个体遗传获得这种体质的概率较高。例如,父母双方都有较明显黑眼圈,其子女出现黑眼圈的时间可能相对较早,且表现可能较为明显。
(二)化妆品使用不当
长期使用不合适的眼部化妆品,如化妆品成分过敏导致眼周皮肤炎症,或者卸妆不彻底,化妆品残留堵塞毛孔,影响眼周皮肤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都可能引发黑眼圈。比如使用了不适合自己肤质的眼霜,导致眼周皮肤过敏,进而出现黑眼圈伴随眼周红肿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