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屈光不正因眼球前后径过短等致平行光线聚焦视网膜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有不同程度视力模糊等,可通过佩戴眼镜矫正,儿童需关注眼球发育定期检查,成人按需选矫正方式;老花眼是随年龄增长晶状体等变化致调节能力下降的生理现象,40岁左右始现近距离阅读困难等,靠戴老花镜矫正,儿童、成人及特殊病史人群有不同应对方式。
定义与成因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者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远视可能与眼球发育尚未完善有关,而成人远视多与眼的屈光系统变化等有关。例如,婴幼儿的眼轴通常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变长,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近距离阅读困难等。这是人体衰老在眼部的一种表现,是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随年龄变化导致的调节能力下降所致。
症状表现
远视:轻度远视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中高度远视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都可能受影响,还可能伴有视疲劳,表现为眼胀、头痛等,尤其是在近距离用眼时更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儿童远视如果度数较高,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
老花眼:主要症状是近距离阅读时出现困难,需要将阅读材料放远一些才能看清,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近距离阅读困难的情况会逐渐加重,一般不会影响远距离视力,但可能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近距离用眼时症状更明显。
矫正方法
远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进行矫正。对于儿童远视,如果是生理性远视且度数较低,可能不需要特殊矫正,但如果是病理性远视则需要及时矫正以促进视觉发育;成人远视可根据具体度数和用眼需求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老花眼:主要通过佩戴老花镜进行矫正,老花镜是凸透镜,可帮助增加眼的调节能力,以满足近距离用眼的需求。此外,现在也有一些渐进多焦点眼镜等可以同时满足远、中、近不同距离的视力需求。
人群差异及应对
儿童:儿童远视需关注眼球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如果是生理性远视,一般随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伴有斜视等问题,需及时干预矫正,以避免影响视觉发育导致永久性视力问题。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眼部健康发育。
成人:对于远视成人,要根据自身的视力需求和用眼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而老花眼是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出现的生理现象,40岁左右开始出现后,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视疲劳加重。在选择老花镜时,要到正规机构进行验光,确保度数准确,佩戴舒适。
特殊病史人群:如果有眼部其他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白内障等疾病的患者,出现远视或老花眼症状时,情况可能会更复杂。需要在治疗眼部原发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远视和老花眼的矫正问题,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矫正方法,并且要密切监测眼部情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