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斜视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的眼外肌疾病,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等,共同性斜视多因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引发且眼球运动一般无障碍,非共同性斜视常由眼外肌麻痹等导致且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病因有遗传、视觉发育因素、脑部病变,症状表现为外观异常及视功能异常,诊断通过视力检查、眼位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等,治疗有非手术的屈光矫正、视觉训练和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尽早发现干预,婴幼儿要定期筛查,成年要考虑外观及视功能并注意术后护理。
一、眼睛斜视的定义
眼睛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属于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等不同类型,患病时双眼位置出现异常,影响视觉功能与外观。
二、分类及特点
(一)共同性斜视
多因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屈光不正等因素引发,眼球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向各个方向注视时斜视度基本相同。
(二)非共同性斜视
常由眼外肌麻痹、外伤、脑部病变等导致,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且不同注视方向斜视度存在差异。
三、病因分析
(一)遗传因素
有家族斜视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眼外肌发育等环节增加斜视发生几率。
(二)视觉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视觉功能发育不完善,调节眼球活动的肌肉发育不平衡,如婴幼儿远视眼易引发调节性内斜视。
(三)脑部病变
脑部肿瘤、脑血管意外等病变可能影响眼肌的神经支配,从而导致斜视。
四、症状表现
(一)外观异常
双眼位置不正,一眼偏斜,影响面部美观。
(二)视功能异常
可出现看东西重影、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障碍,儿童可能表现为歪头看东西以克服复视的代偿头位。
五、诊断方法
(一)视力检查
评估双眼视力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屈光不正等影响因素。
(二)眼位检查
1.角膜映光法:通过观察角膜反光点位置判断眼位;2.遮盖-去遮盖试验:确定有无斜视及斜视类型。
(三)眼球运动检查
评估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情况,判断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时借助同视机等设备评估双眼视功能。
六、治疗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屈光矫正:对于调节性内斜视,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可改善斜视状况;2.视觉训练: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增强双眼视功能,帮助恢复双眼协同注视能力。
(二)手术治疗
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矫正眼位,手术时机需综合病情评估,如共同性斜视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考虑手术矫正。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需尽早发现斜视并干预,延误治疗可能影响立体视等视功能发育。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眼睛情况,如发现孩子有歪头、视物异常等表现,及时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
(二)婴幼儿患者
家长要留意婴幼儿眼睛外观及注视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筛查,因为婴幼儿视觉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早期发现斜视可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对视觉功能的不良影响。
(三)成年患者
成年斜视患者除关注外观影响外,还需考虑斜视对视功能的影响,及时评估治疗。手术治疗时要考虑手术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术后需遵循医嘱进行恢复,注意眼部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