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且病理性眼压升高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眼病,分类包括与眼前节解剖结构异常相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有眼痛等表现、慢性相对隐匿)、眼压升高时房角仍开放但有房水排出通道病理改变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晚期渐现视野缺损)、由其他眼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眼压升高的继发性青光眼、胚胎发育时期前房角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期有畏光等表现、儿童期有视力差等情况),发病机制是房水生成与排出失衡致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纤维,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通过眼压测量、眼底检查、视野检查、房角检查等综合诊断,治疗主要是降眼压,有药物、激光、手术等方式,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需尽早手术干预,老年人需定期监测眼压等,女性孕期或围绝经期需加强眼压监测。
一、定义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过高的眼压会压迫视神经,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失明。
二、分类
(一)原发性青光眼
1.闭角型青光眼:与眼前节解剖结构异常相关,如前房浅、房角窄等,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眼痛、头痛、视力骤降等表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症状相对隐匿。
2.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时房角仍开放,但存在房水排出通道的病理改变,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晚期渐现视野缺损。
(二)继发性青光眼
由其他眼部疾病(如外伤、炎症、晶状体异常等)或全身疾病引起眼压升高导致的青光眼。
(三)先天性青光眼
胚胎发育时期前房角发育异常所致,婴幼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儿童期发病者可有视力差、眼球增大等。
三、发病机制
主要是房水生成与排出失衡,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当房水生成过多或排出受阻时,眼压升高,过高眼压压迫视神经纤维,引起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
四、症状表现
不同类型青光眼症状有别。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出现眼痛、头痛、视力急剧下降、虹视(看灯光有彩色光环);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渐现视野缺损,如周边视野缺失等;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期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儿童期可出现视力差、眼球增大等。
五、诊断方法
通过眼压测量(正常眼压范围一般为10~21mmHg,眼压持续高于21mmHg需警惕)、眼底检查(观察视盘形态改变,如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等)、视野检查(发现早期视野缺损)、房角检查(明确房角开放或关闭等情况)等综合诊断。
六、治疗方式
主要目标是降低眼压以保护视神经,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如相关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类型青光眼治疗方案有差异,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式。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
需尽早进行手术干预,因婴幼儿视力发育关键期,延误治疗可严重影响视力,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眼部表现,如出现畏光、流泪等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需定期监测眼压、视野等,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青光眼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用药时需考虑全身情况,避免影响其他脏器功能。
(三)女性
孕期或围绝经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压,需加强眼压监测,若出现眼部不适及时就诊,以早期发现并处理青光眼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