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常见眼科症状,患者眼前有飘动小黑影,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由玻璃体老化等致,对视力影响小;病理性由眼部疾病引起,飞蚊数可突增伴其他症状。检查有眼底检查和眼部B超。处理上生理性定期检查、合理用眼,病理性针对原发病治疗。
飞蚊症的成因
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液化。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是透明的胶冻状物质,当它发生液化时,原本均匀的结构被破坏,就会产生一些混浊物,这些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就会让患者感觉有飞蚊状的物体飘动。例如,35岁以上的人群,玻璃体开始出现液化倾向,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这种情况会更常见。年轻人如果长期用眼过度、高度近视等也可能加速玻璃体的液化,从而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
病理性因素:某些眼部疾病也会导致飞蚊症,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等。以视网膜裂孔为例,视网膜的结构出现裂孔后,玻璃体的液体可能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同时玻璃体中的混浊物也会聚集在裂孔周围,刺激视网膜,导致患者看到飞蚊症的症状。视网膜静脉阻塞时,血管内的血流受阻,血液成分可能渗出,引起玻璃体混浊,进而出现飞蚊症。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眼内的细胞和蛋白质等物质渗出,进入玻璃体,造成玻璃体混浊,出现飞蚊症表现。
飞蚊症的分类
生理性飞蚊症:多是由于玻璃体老化等生理性原因引起,一般对视力影响较小,飞蚊的数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突然大量增加。例如,大多数老年人出现的飞蚊症多属于生理性飞蚊症,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观察眼部情况。
病理性飞蚊症:由眼部疾病引起,飞蚊的数量可能会突然增多,而且可能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等其他症状。比如视网膜裂孔导致的病理性飞蚊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飞蚊症的检查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等设备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等结构。医生可以直接看到视网膜是否有裂孔、出血等病变,以及玻璃体的混浊情况。例如,对于怀疑病理性飞蚊症的患者,眼底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眼部B超检查:对于一些眼底检查难以清晰观察的情况,眼部B超可以发挥作用。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玻璃体及眼底的情况,有助于发现玻璃体混浊的程度、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等病变。比如,当患者玻璃体混浊较为严重,眼底镜无法看清眼底时,眼部B超就可以辅助诊断。
飞蚊症的处理建议
生理性飞蚊症:如果是生理性飞蚊症且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需要定期到眼科进行检查,观察飞蚊症的变化情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对于高度近视的人群,更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等严重并发症。
病理性飞蚊症:如果是病理性飞蚊症,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由视网膜裂孔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可能需要进行激光封闭裂孔等治疗;如果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者激光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复诊,密切关注眼部病情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