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光矫正可通过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儿童期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矫正,部分轻度散光且视觉功能异常儿童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视觉训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用眼姿势、控制用眼时间、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并定期检查眼部。
一、光学矫正
1.框架眼镜:是儿童散光常用的矫正方法。通过验配合适度数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儿童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验光时需进行准确的医学验光,确定散光的度数和轴位等参数,从而定制合适的镜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验光的配合程度不同,低龄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协助下进行耐心引导验光。
2.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和硬镜(RGP)等。RGP对散光的矫正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散光度数较高、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等。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严格注意卫生,定期复查,儿童佩戴时需在家长监护下正确操作,且要考虑儿童的眼部发育情况和依从性等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佩戴角膜接触镜的依从性相对较低,需要谨慎选择。
二、手术矫正(年龄限制及适用情况)
1.年龄限制:儿童时期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矫正散光。通常建议在18岁以后,眼部发育基本稳定时,若散光度数稳定且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准分子激光等手术方式,但儿童眼部仍在不断发育,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且可能存在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所以儿童期一般不采用手术矫正散光。
三、视觉训练
1.适用于部分情况:对于一些轻度散光且视觉功能存在异常的儿童,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视觉训练。例如,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训练来改善双眼视功能,辅助散光的矫正。但视觉训练需要在专业的视光机构或医院的眼科进行,由专业人员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且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散光程度等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不同年龄的儿童参与视觉训练的配合度和效果也有所差异,低龄儿童可能需要更有趣的训练方式来提高依从性。
四、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姿势:儿童在读写、看电子设备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距离,眼睛与书本、电子屏幕等保持合适距离,一般建议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避免近距离用眼过度,减少眼睛疲劳,防止散光度数进一步加深。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近距离用眼时间也有不同要求,学龄前儿童每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每次不宜超过30-40分钟等。
控制用眼时间:减少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因为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使眼睛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散光的矫正和眼部健康。家长要合理控制儿童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的时间,可通过安排丰富的户外活动等方式转移儿童注意力,减少屏幕时间。
2.饮食营养: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例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橙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坚果等含有叶黄素等,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对散光的矫正和预防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不同年龄儿童的饮食需求不同,要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多样化的营养饮食。
3.定期检查: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包括散光度数等的监测。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尤其是有散光家族史或已发现散光的儿童,及时了解眼部情况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矫正方案。不同年龄儿童的眼部检查频率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指导调整,低龄儿童可能需要更频繁的观察和检查以确保眼部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