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生时具生理性远视随年龄眼轴延长度数渐降,超年龄段范围存问题,有全身性疾病或不良用眼可致异常,家长要定期带儿童查视力限用眼;成年远视有病理性因素(眼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影响)和生理性老化,出现新远视需速做眼部检查,日常合理用眼,全身性病致远视要治原发。
一、儿童群体情况
1.生理性远视的正常发育过程:婴儿出生时眼轴较短,通常处于+2.00D-+3.00D左右的远视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远视度数会逐步降低。一般来说,3岁儿童远视度数多在+2.00D以内,6岁儿童多在+1.00D以内,12岁左右基本趋于正视。若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不符合该阶段的正常范围,例如6岁儿童远视度数仍大于+2.00D,可能存在眼球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排查原因,如是否存在影响眼轴正常增长的先天性眼部结构异常等情况。
2.异常情况的可能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影响儿童眼球发育,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身体多系统发育,包括眼部,可能导致眼轴发育异常,出现远视度数异常增加;此外,长期不良用眼习惯,如过早接触电子设备且用眼时间过长,也可能干扰眼球正常发育进程,使得远视状态偏离正常发育轨迹。
二、成年群体情况
1.病理性因素导致的远视出现:
眼部疾病:白内障是常见原因之一,晶状体随着年龄增长或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混浊,其屈光指数改变,可引起远视度数增加。例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逐渐混浊硬化,屈光度发生变化,患者会逐渐出现视物模糊,类似远视的表现;眼部外伤导致眼球结构改变,如角膜瘢痕形成、晶状体脱位等,会破坏正常的屈光状态,引发远视。比如眼部遭受撞击后,晶状体位置改变,就可能导致远视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也可能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导致远视情况发生,这是因为糖尿病可引起眼部微循环障碍,影响晶状体等结构的代谢和功能。
全身性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可间接影响眼部屈光,如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导致眼部组织发育或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营养物质缺乏,影响眼球的屈光状态。例如长期偏食、挑食导致维生素A缺乏,可能影响角膜等眼部结构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屈光。
2.生理性老化相关的远视情况:随着年龄增长,成年人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退,出现老花眼,这也表现为视近物困难,类似远视症状,但这属于生理性老化导致的异常屈光改变,也需要通过验光等检查来明确具体屈光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老花镜等。
三、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儿童: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一般3岁左右开始第一次全面视力检查,之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要关注儿童用眼习惯,限制儿童近距离用眼时间,如使用电子设备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等。若发现儿童视力发育不符合正常年龄段远视度数范围,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眼部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问题,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干预,以保障儿童眼部健康发育。
成年人:成年人出现以前无远视现在有远视的情况时,应尽快到眼科就诊,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部B超、眼底检查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定期进行眼部健康维护。如果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远视,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对眼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