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是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只眼注视时另眼视轴偏斜的眼外肌疾病,分共同性(含间歇性、恒定性)与非共同性,病因涉遗传、眼部解剖异常、神经支配异常,症状有眼位偏斜、复视、视物疲劳,危害是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与外观,诊断靠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儿童需尽早就诊矫正,成人可考虑手术改善且关注心理。
一、斜视的定义
眼睛的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当其中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轴出现偏斜的眼部疾病,属于眼外肌疾病范畴,可分为不同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眼外肌的协调功能异常等相关。
二、斜视的分类
(一)共同性斜视
1.间歇性斜视:眼位有时偏斜有时正常,多在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下出现,儿童较为常见,与双眼视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2.恒定性斜视:眼位始终处于偏斜状态,可分为恒定性内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等,病因可能涉及神经支配异常或眼部解剖结构长期异常等。
(二)非共同性斜视
多由眼外肌麻痹等引起,如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等,常因神经病变、外伤等导致眼外肌运动受限,从而出现眼球偏斜,且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
三、斜视的病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斜视具有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斜视患者,后代发生斜视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方式可能与多基因遗传等相关。
(二)眼部解剖异常
如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异常、眼眶发育异常等,可导致眼外肌的拉力不平衡,进而引发斜视。
(三)神经支配异常
脑部神经病变、颅内肿瘤等可能影响眼外肌的神经支配,使眼外肌协调功能紊乱,引起斜视。
四、斜视的症状
(一)眼位偏斜
可见一只眼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的眼球向内侧、外侧、上方或下方偏斜,外观上可明显察觉双眼位置不对称。
(二)复视
患者可能感觉视物有重影,这是因为双眼视轴不一致,成像不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导致大脑接收两个不同的图像。
(三)视物疲劳
由于双眼不能协调注视,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眼胀、头痛等视物疲劳症状,尤其在儿童斜视患者中,可能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五、斜视的危害
(一)影响双眼视觉功能
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斜视若未及时矫正,可能导致立体视觉等双眼视觉功能受损,影响日后从事需要精确立体视觉的工作,如驾驶、精细操作等。
(二)影响外观
明显的眼位偏斜会影响面部美观,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可能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
六、斜视的诊断
(一)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等检查评估双眼的视力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视力低下等问题,视力异常可能与斜视相关。
(二)眼位检查
包括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可初步判断眼位是否偏斜及偏斜的类型和程度。
(三)眼球运动检查
观察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判断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明确非共同性斜视的麻痹肌肉等情况。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斜视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斜视若不及时干预,会严重影响视觉发育,因此一旦发现儿童有眼位偏斜等疑似斜视表现,应尽早带其到眼科就诊,争取早期通过佩戴眼镜、视功能训练或手术等方式矫正,以最大程度保障视觉功能正常发育。
(二)成人斜视
成人斜视可能主要影响外观及立体视觉等,若因斜视出现视物不适等情况,也可考虑通过手术等方式改善眼位,但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人文关怀,缓解其因外观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