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具传染性的结膜炎症,常见腺病毒、肠道病毒等,通过接触传播,有眼红、眼痒、流泪、分泌物等症状,可通过病史询问、眼部检查诊断,一般治疗需隔离休息、眼部清洁,药物治疗对症用抗病毒眼药水等,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消毒、避免接触传染源。
一、病毒性结膜炎的定义
病毒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结膜炎症,是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扩散。
二、病毒性结膜炎的病因
1.常见病毒类型
腺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结膜炎的常见病毒之一,其中腺病毒8型、19型、37型等较为常见。例如,腺病毒感染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引发小规模的流行。
肠道病毒也可导致病毒性结膜炎,如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等。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比如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帕、洗脸盆等物品后,再接触眼睛就容易被感染。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接触机会多,更容易通过接触传播感染病毒性结膜炎。
三、病毒性结膜炎的症状表现
1.眼部症状
眼红:眼睛的结膜血管扩张,表现为眼白部分发红,程度可轻可重。
眼痒:患者常常会感到眼部瘙痒,这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儿童可能会因为眼痒而不自觉地用手揉眼,但要注意避免加重感染。
流泪:眼睛会不自主地流泪,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泪腺分泌增加。
分泌物:早期可能为水样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少量的黏液性分泌物。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尤其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较严重的病毒性结膜炎,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症状。
四、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断
1.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是否接触过病毒性结膜炎患者,近期是否去过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等。对于儿童患者,还会询问家长孩子近期的生活接触情况等。
2.眼部检查
通过裂隙灯等检查设备观察眼部情况,可见结膜充血、水肿,滤泡形成等典型的病毒性结膜炎表现。还可能进行分泌物涂片检查,以排除细菌感染等其他情况。
五、病毒性结膜炎的治疗与处理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由于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要适当隔离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防止疾病传播。儿童患者更需要家长做好隔离管理,避免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传播。
眼部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液体清洗眼部,清除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在帮助清洁眼部时要更加小心谨慎。
2.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病毒性结膜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病毒眼药水等。例如,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抑制病毒复制,但使用时要遵循医嘱,尤其要注意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六、病毒性结膜炎的预防
1.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儿童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家长要监督和引导。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帕等个人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2.环境消毒
对公共场所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如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玩具、毛巾等物品要定期消毒。在病毒性结膜炎流行季节,加强环境的通风和消毒工作。
3.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接触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减少前往人员密集且可能有病毒传播风险的场所。儿童在流行季节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避免接触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