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又近视的原因有屈光回退(含年龄、用眼习惯、角膜切削因素)和疾病因素(含眼部疾病、基础疾病影响),应对措施包括重新检查评估、调整用眼习惯(控制用眼时间、改善用眼环境)、再次考虑矫正方式(佩戴眼镜、二次手术评估),特殊人群需关注青少年用眼习惯及基础疾病患者控制基础疾病。
一、术后又近视的原因
1.屈光回退
年龄因素:如果是青少年在做近视眼手术时,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眼轴可能会继续变长。因为青少年眼球还在不断发育,眼轴长度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18岁之前眼轴仍有增长趋势。例如,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患者术后随着年龄增长,眼轴逐渐延长,导致屈光回退,从而出现再次近视的情况。
用眼习惯:术后如果仍然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用眼习惯,会使眼睛负担加重,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晶状体变凸,引发近视复发。比如一些经常长时间熬夜玩手机游戏的人,术后继续这样的用眼方式,很容易出现屈光回退。
角膜切削因素:准分子激光手术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如果切削的角膜组织量不合适,或者术后角膜有一定程度的修复等情况,可能导致屈光度数再次偏移。例如,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手术中切削角膜较多,术后角膜可能出现一些变化,使得屈光状态不稳定,容易发生屈光回退。
2.疾病因素
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术后再次近视,如圆锥角膜。圆锥角膜会使角膜逐渐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改变角膜的曲率,进而影响视力,导致近视度数增加。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可能影响眼部的屈光状态,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眼内的渗透压等,导致晶状体屈光力变化,出现视力波动,包括近视度数的改变。
二、应对措施
1.重新检查评估
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验光检查,准确了解当前的屈光度数;角膜地形图检查,查看角膜的形态变化,判断是否有角膜相关的问题导致近视复发;眼轴测量等检查,明确眼轴长度等情况。通过全面的检查,医生可以准确评估目前眼睛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2.调整用眼习惯
控制用眼时间:制定合理的用眼计划,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例如,每用眼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等。对于青少年患者,家长要监督其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建议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有助于预防近视复发。
改善用眼环境:保持用眼环境的光线适宜,既不能过亮也不能过暗。阅读和工作时,光线应从左侧或左前方照射,避免眩光和反光。使用电子设备时,要注意屏幕亮度与环境亮度相适应,可开启电子设备的护眼模式等。
3.再次考虑矫正方式
佩戴眼镜:如果屈光回退度数不是很大,可以考虑佩戴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比较常见的矫正视力的方式,验配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帮助清晰视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佩戴框架眼镜相对比较安全,而且方便调整度数。
二次手术评估:如果屈光回退较为明显,且符合二次手术的条件,可以考虑再次手术评估。但二次手术需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医生会评估角膜的厚度、眼部的健康状况等。例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再次近视,需要评估角膜剩余厚度等情况,只有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考虑再次手术。不过二次手术的风险相对初次手术会有所增加,需要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利弊后再做决定。
特殊人群方面,青少年患者术后再次近视时,家长要格外关注其用眼情况,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不良的用眼习惯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预后。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以减少眼部并发症对视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