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性弱视是因眼位偏斜致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不良常见于儿童与遗传、眼外肌发育异常等有关可通过视力、斜视、双眼视功能检查诊断治疗包括矫正斜视(佩戴眼镜、手术)和弱视训练(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视觉刺激疗法)不同年龄阶段治疗有特点婴幼儿期需尽早检查干预学龄前期加强训练学龄期注重双眼视功能训练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眼部情况配合治疗儿童要配合治疗注意用眼卫生。
一、斜视性弱视的定义与成因
斜视性弱视是由于眼位偏斜引起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发育不良,多因斜视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大脑抑制斜视眼的视觉传入,从而引发弱视。常见于儿童,与遗传、眼外肌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二、斜视性弱视的诊断
1.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可发现患眼视力低于正常,一般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2.斜视检查:观察眼位有无偏斜,可通过角膜映光法、遮盖-去遮盖试验等明确斜视类型和程度。
3.双眼视功能检查:了解双眼同时视、融合视等功能情况,判断弱视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三、斜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
1.矫正斜视
佩戴眼镜:对于伴有屈光不正的斜视患者,需佩戴合适眼镜矫正屈光不正,为双眼视觉发育创造条件。如存在远视、近视或散光时,通过佩戴眼镜调整屈光状态,有助于眼位恢复。
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矫正斜视。手术目的是调整眼外肌的力量,使眼位恢复正位。一般在患儿眼部发育相对成熟后进行手术,但对于部分先天性或斜视程度较重的患儿,可能需更早手术。
2.弱视训练
遮盖疗法:这是治疗斜视性弱视的经典方法。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注视,刺激弱视眼的视觉发育。根据患儿年龄和弱视程度确定遮盖时间,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可短时间遮盖健眼,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延长遮盖时间。但需注意遮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健眼视力下降,所以要定期复查调整遮盖方案。
精细目力训练:让患儿进行穿珠子、拼图等精细目力活动,促进弱视眼的视觉精细功能发育。例如让患儿每天固定时间进行穿珠子训练,从大珠子逐渐过渡到小珠子,提高弱视眼的视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视觉刺激疗法(CAM疗法):利用黑白相间的条栅盘,产生不同频率的刺激,刺激弱视眼的黄斑中心凹。通过让患儿注视条栅盘,促进视网膜视细胞的发育,提高视力。
四、不同年龄阶段斜视性弱视的治疗特点
1.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一旦发现斜视性弱视,应尽早进行检查和干预。由于婴幼儿配合度低,可先尝试佩戴合适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同时家长可引导患儿进行简单的视觉刺激活动,如用鲜艳玩具在患儿眼前移动,刺激视觉发育。但需密切观察眼位和视力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学龄前期(3-6岁):该阶段患儿视觉发育仍在继续,是治疗斜视性弱视的重要时期。除继续佩戴眼镜和遮盖疗法外,可加强精细目力训练和视觉刺激疗法。此阶段患儿逐渐能配合更多训练项目,应积极进行系统的弱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学龄期(6岁以上):虽然视觉发育相对趋于稳定,但仍可通过合适治疗改善弱视情况。对于仍有斜视和弱视的患儿,在继续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双眼视功能的训练,帮助患儿恢复双眼同时视、融合视等功能,提高立体视功能,以更好适应学习和生活需求。
五、特殊人群(儿童)斜视性弱视的温馨提示
1.家长方面:要密切关注儿童眼部情况,如发现孩子眼位异常、视物时歪头、眯眼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遮盖和训练,定期带孩子复查,根据视力和眼位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发育。
2.儿童自身:要配合治疗,按时进行遮盖和训练。在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时要保持耐心和专注,遵循医生制定的训练计划。另外,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眼睛疲劳,影响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