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是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屈光不正状态,成因有眼球发育、遗传、眼部疾病等,症状有视力问题、视疲劳等;散光是眼球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致平行光线不能形成一个焦点的屈光不正状态,成因有角膜形态异常、晶状体因素、遗传等,症状有视力模糊、视疲劳等;远视和散光可同时存在,都影响视力致视物不清和视疲劳等,对儿童可能影响视觉发育致弱视等,对成年人可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故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检查和屈光矫正保障视觉健康。
一、远视
(一)定义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
(二)成因及相关因素
1.眼球发育因素:儿童时期眼球通常较小,眼轴较短,多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例如,新生儿的眼球前后径较短,一般有300~500度的远视,到3岁左右眼球发育使远视度数降至100~300度,6岁时约为100度左右。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远视遗传史,子代发生远视的概率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远视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远视,子女患远视的风险相对较高。
3.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远视,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会影响眼的屈光状态,导致远视。
(三)症状及影响
1.视力问题:轻度远视可能对视力影响不大,但中高度远视会导致视力下降,看远和看近都不清楚。例如,中高度远视的儿童在看远处物体时可能需要用力调节,容易出现视力疲劳,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2.视疲劳:远视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持续使用调节力,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睛酸胀、头痛、视物模糊等。尤其是在近距离用眼时,如看书、写字等,视疲劳症状更为明显。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视疲劳可能会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加重远视程度。
二、散光
(一)定义
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一个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
(二)成因及相关因素
1.角膜形态异常:角膜是眼球屈光的重要结构,如果角膜表面不平整,呈不规则的弯曲,就会导致散光。例如,先天性角膜形态发育异常,或者后天因外伤、眼部手术等导致角膜形态改变,都可能引起散光。
2.晶状体因素:晶状体的屈光指数不均匀也可能导致散光。如晶状体脱位、晶状体混浊等情况,会影响晶状体的正常屈光功能,从而引发散光。
3.遗传因素:散光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有散光,子女发生散光的可能性相对较高。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对散光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度散光往往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
(三)症状及影响
1.视力模糊:散光患者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可能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因为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例如,轻度散光可能对远视力影响不大,但对近视力有一定影响,而中高度散光会明显影响远视力和近视力,导致视物不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2.视疲劳:散光患者为了努力看清物体,会不断调整眼睛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容易产生视疲劳。表现为眼睛酸痛、头痛、流泪等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视疲劳症状会加重。对于儿童而言,长期的视疲劳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等问题。
三、远视和散光的关系及共同影响
远视和散光都属于屈光不正,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例如,一些人既存在远视又伴有散光。两者都会影响视力,导致视物不清和视疲劳等问题,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儿童来说,远视和散光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斜视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功能和身心健康。而对于成年人,远视和散光可能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长期视疲劳还可能引发眼部其他问题。因此,一旦发现有远视或散光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矫正,以保障视觉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