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有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预防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控制基础疾病、合理饮食、戒烟限酒、定期眼部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可延缓进展但不能根治)和手术治疗(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医生会据病情等选合适方案)。
一、预防措施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尤其是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应尽量避免在紫外线强烈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若必须外出,应佩戴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可有效阻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减少白内障发生几率。
(二)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容易引发白内障。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将血糖水平稳定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0mmol/L以下,可延缓白内障的进展。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过大时,会影响眼部血管的正常供血,导致晶状体营养障碍。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控制在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降低白内障的发生风险。
(三)合理饮食
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蓝莓、橙子等)。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能够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同时,适当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如玉米、南瓜等,叶黄素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蓝光损伤,对预防白内障有一定益处。
(四)戒烟限酒
吸烟会使体内氧化应激增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眼部组织,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影响眼部的新陈代谢,对晶状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以降低白内障发生可能性。
(五)定期眼部检查
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晶状体检查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白内障的迹象,如晶状体轻微混浊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延缓病情进展。
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早期白内障,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一些能够改善晶状体代谢、延缓白内障进展的药物。例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的生成,从而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展;抗氧化剂类药物,如谷胱甘肽滴眼液,能够清除晶状体中的自由基,保护晶状体蛋白不受氧化损伤。但药物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白内障进展,并不能根治白内障,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二)手术治疗
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通过微小的切口(约2~3mm)将超声乳化探头伸入眼内,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乳化后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一般来说,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恢复一定的视力。
2.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利用飞秒激光精确地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晶状体核碎裂等操作,相比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其切口更小、准确性更高、术后视觉质量可能更好,但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适用于一些晶状体核较硬的患者,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完整摘除,不保留晶状体后囊膜,随后需要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切口相对超声乳化术稍大,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目前应用相对超声乳化术较少,但在某些不适合超声乳化术的情况下仍会采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眼部状况以及全身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