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主观症状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流泪;客观体征包含结膜充血(分结膜、睫状、混合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细菌性呈脓性或黏液脓性、病毒性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是黏液性)、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伪膜真膜、结膜下出血、结膜瘢痕;不同人群里儿童易因瘙痒频繁揉眼需注意清洁,过敏体质者易患过敏性结膜炎要避过敏原,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恢复慢需控血糖,老年人表现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需细致观察处理。
一、主观症状
1.异物感:患者常感觉眼睛内有异物存在,仿佛有沙粒等物质摩擦,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结膜神经末梢所致,不同病因引起的结膜炎异物感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如细菌性结膜炎时异物感相对较为明显。
2.烧灼感:眼睛会有灼热样的不适感觉,炎症导致结膜组织处于炎性反应状态,局部组织代谢变化等引发这种灼热感,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常较明显感受到烧灼感。
3.痒感:部分类型的结膜炎会出现明显痒感,如过敏性结膜炎,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刺激结膜神经引起瘙痒,儿童患者可能因瘙痒更频繁揉眼,需注意避免加重病情。
4.畏光:炎症刺激使眼睛对光线敏感,见到光线时会不自觉闭眼,这是因为结膜炎症导致眼球对光的适应性改变,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在炎症活动期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畏光表现。
5.流泪:炎症刺激泪腺分泌增加,同时眼部的不适感觉也会促使泪液分泌增多,出现流泪现象,病毒性结膜炎患者流泪症状往往较为突出。
二、客观体征
1.结膜充血
结膜充血:来自于结膜血管,推动结膜时血管可随之移动,多由结膜本身的炎症引起,常见于细菌性结膜炎等。
睫状充血:来自角膜缘血管,推动结膜时血管不移动,提示炎症累及角膜深层组织,如角膜炎合并的结膜炎可能出现睫状充血。
混合充血:同时存在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常见于较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炎症。
2.结膜水肿:炎症导致结膜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结膜水肿,表现为结膜组织肿胀、隆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能出现较明显的结膜水肿。
3.分泌物增多
细菌性结膜炎:多表现为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晨起时分泌物常黏附睑缘,使眼睑难以睁开。
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量相对较少,但有较多水样泪液样物质排出。
过敏性结膜炎:多为黏液性分泌物,患者眼部可感觉有黏稠的拉丝样分泌物。
4.乳头增生:结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外观像乳头样的突起,常见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在睑结膜面可观察到这些红色点状突起。
5.滤泡形成:由淋巴细胞反应聚集形成的结膜下滤泡,呈半透明状小泡,常见于病毒性结膜炎等,如腺病毒性结膜炎时结膜滤泡较为明显。
6.伪膜和真膜
伪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等成分与坏死的结膜上皮细胞等混合形成,伪膜易从结膜面剥离,剥离后创面一般不易出血。
真膜:与结膜组织紧密粘连,不易剥离,强行剥离会导致出血,常见于白喉杆菌性结膜炎等严重感染情况。
7.结膜下出血:炎症导致结膜小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结膜下,表现为片状的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斑,各种类型的结膜炎在病情较重时都可能出现结膜下出血。
8.结膜瘢痕: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引起结膜瘢痕形成,如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沙眼,后期可出现结膜瘢痕,严重时可影响结膜的正常功能。
三、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患者:儿童可能因眼部瘙痒等不适更频繁揉眼,家长需注意保持儿童眼部清洁,避免儿童用脏手接触眼睛,防止结膜炎加重或传播,同时儿童患者的结膜炎病因可能与感染、过敏等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2.过敏体质人群:此类人群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佩戴遮光眼镜等防护措施,以降低过敏性结膜炎的发作风险。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结膜炎恢复可能较慢,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在治疗结膜炎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用药等的影响;老年人可能因眼部组织退行性变等因素,结膜炎的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需更细致观察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