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分别有不同常见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非感染性因素有过敏、物理刺激及其他,过敏是接触过敏原后免疫反应致炎,物理刺激包括环境和化学物质刺激,其他还涉及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影响。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结膜炎
(一)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引发结膜炎。例如,通过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等,或者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通过手-眼接触感染细菌导致结膜炎。对于有眼部外伤史的人群,细菌更容易侵入眼部引发感染。
2.发病机制:细菌进入眼部后,会在结膜组织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结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结膜充血、水肿,同时引发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出现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分泌物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
(二)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传播方式:腺病毒是引起病毒性结膜炎的常见病毒之一,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与患者共用物品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病毒传播较为迅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腺病毒引发结膜炎。
2.发病机制:病毒感染结膜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损伤、坏死。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引发炎症。患者会出现结膜明显充血、水肿,伴有水样分泌物,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三)衣原体感染
1.衣原体类型及感染情况: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被污染的手、毛巾等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拥挤的地区,沙眼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是沙眼的高发人群之一。
2.发病机制:衣原体侵入结膜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初期可导致结膜充血、乳头增生,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结膜瘢痕、角膜血管翳等改变,严重影响视力。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结膜炎
(一)过敏因素
1.常见过敏原及接触方式: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是常见的过敏原。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容易引发结膜炎。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接触空气中的花粉颗粒后,花粉颗粒可附着在结膜上,引起过敏反应;尘螨则常见于居住环境中,如灰尘、床单被褥中,通过呼吸或直接接触眼部引发过敏。
2.发病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组胺等介质作用于结膜血管,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结膜充血、水肿,患者出现眼痒、流泪等症状,眼部可表现为睑结膜乳头增生等改变。
(二)物理刺激因素
1.环境刺激:长期处于风沙较大的环境中,风沙中的颗粒物可刺激结膜,引起结膜炎。在一些沙漠地区或多风的季节,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群患风沙性结膜炎的风险增加。对于儿童来说,在户外活动时如果不注意防护,更容易受到风沙的刺激。此外,紫外线照射过强也可引起结膜炎,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如渔民、农民等,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暴露后,容易发生紫外线性结膜炎。
2.化学物质刺激: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发水、清洁剂等,也可能引起结膜炎。例如,一些人使用了不合适的眼部化妆品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可刺激结膜导致炎症。在工业生产环境中,接触到刺激性化学气体或液体的工人,如果没有做好眼部防护,也可能发生化学性结膜炎。
(三)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眼部疾病影响:一些眼部疾病可继发结膜炎,如干眼症患者,由于泪液分泌或泪液成分异常,眼表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发结膜炎;翼状胬肉患者,病变部位的结膜组织处于异常状态,也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本身眼部组织功能退化,更容易出现眼部的慢性炎症反应,包括继发的结膜炎。
2.全身疾病相关:某些全身疾病也可累及结膜导致结膜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可累及眼部结膜组织,引起炎症。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中,需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因为眼部受累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