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户外活动戴具UV400防护功能太阳镜、选阴凉处;控制糖尿病,严格控血糖、定期监测及检查;控高血压,服降压药控血压、定期测压及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摄入有益营养、适量运动促血液循环、戒烟限酒;定期眼部检查,40岁以上每年查,有特殊情况者增加检查频率,检查视力、眼压、晶状体等。
一、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
1.原因: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紫外线可损伤眼睛晶状体,引发晶状体混浊。
2.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佩戴具有UV400防护功能的太阳镜,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选择在阴凉处活动,减少直接暴露于阳光下的时间,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较强的时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儿童皮肤和眼睛更为娇嫩,更易受紫外线伤害,需特别做好防护;老年人晶状体本身可能已开始出现退变,紫外线的损伤作用会更明显。
二、控制基础疾病
1.糖尿病
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糖会使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糖尿病性白内障。
措施: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及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在家长协助下严格管理饮食和运动,规律使用降糖药物,并定期眼科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关注血糖控制,还需注意全身状况对眼部的影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筛查白内障。
2.高血压
原因: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动脉阻塞,影响晶状体营养供应,导致白内障发生或发展加快。
措施: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但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制定具体目标。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疾病等有关,若出现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控制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用药的平稳性,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眼部造成不良影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原因:均衡的饮食能为眼睛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可能增加白内障风险。例如,维生素C、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眼睛黄斑区有保护作用。
措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青椒等)和水果(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像坚果(杏仁、核桃等)、橄榄油等;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羽衣甘蓝、西兰花等)、南瓜等。儿童应保证饮食多样化,满足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的需求;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消化情况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2.适量运动
原因: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血液循环,为晶状体等眼部组织提供良好的营养供应和代谢环境。
措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坚持适量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从30分钟逐渐增加到1小时左右。儿童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合的运动游戏,促进身体和眼部发育;老年人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发生意外,可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3.戒烟限酒
原因: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眼部血管和晶状体;过量饮酒会影响身体代谢,干扰眼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
措施:吸烟者应坚决戒烟,减少二手烟暴露;饮酒者要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远离吸烟环境,避免接触二手烟;老年人要注意控制饮酒量,保护眼部健康。
四、定期眼部检查
1.检查频率: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包括晶状体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白内障迹象。
2.检查内容:主要检查视力、眼压、晶状体情况等。儿童若有先天性眼部疾病家族史等情况,应提前进行眼部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要增加眼部检查频率,及时发现眼部病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