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眼睛斜视是眼外肌疾病,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等。常见检查有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光学矫正、视功能训练)和手术,非手术包括戴镜、三棱镜及视功能训练,手术要选时机和方式,治疗时需注意年龄、生活方式及术后护理等,要及时就医据情况选合适治疗并科学护理。
一、斜视的定义与分类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等类型。共同性斜视较为常见,多与双眼视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有关;麻痹性斜视则是由于神经麻痹等原因导致眼外肌运动障碍引起。
二、小孩子眼睛斜视的常见检查方法
1.视力检查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视力检查方法不同。婴幼儿可通过观察其对视力表的反应等初步判断,3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视力异常可能是斜视导致视觉发育受影响的表现,也可能是斜视的诱因之一。
例如,若孩子双眼视力相差较大,可能会引起斜视,因为视力差的眼难以与视力好的眼协同工作。
2.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孩子注视正前方的手电筒光,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若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表明眼位正;若反光点偏离中央,则提示有斜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初步筛查斜视情况。
遮盖-去遮盖试验:遮盖一只眼,然后迅速去掉遮盖,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情况。若去掉遮盖后被遮盖眼出现眼球运动,则提示有斜视存在。通过该试验可以判断是恒定性斜视还是间歇性斜视等。
3.眼球运动检查:医生会让孩子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观察眼外肌的运动情况。若某一方向眼球运动受限,可能提示相应的眼外肌或支配神经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斜视。
三、小孩子眼睛斜视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光学矫正
佩戴眼镜:如果小孩子的斜视是由于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佩戴合适的眼镜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改善斜视情况。例如,对于远视性屈光不正导致的内斜视,佩戴合适度数的远视眼镜后,眼位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需要根据孩子的屈光状态定期进行验光,调整眼镜度数。
三棱镜治疗:对于某些小角度的斜视,可以佩戴三棱镜,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原理来矫正眼位。三棱镜治疗适用于部分间歇性斜视等情况,通过调整三棱镜的度数来帮助双眼视觉的恢复。
视功能训练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有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斜视孩子,可以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如同时视训练、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等,来提高双眼的协调能力和视功能,帮助矫正斜视。例如,使用红玻璃滤光片法等训练手段,促进孩子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和恢复。
2.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选择:一般来说,对于共同性斜视,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斜视的类型和程度等因素。通常,1-6岁是手术的较好时机,因为此阶段孩子的视觉发育可塑性较强,手术后恢复相对较好。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等。肌肉减弱术是通过减弱过度紧张的眼外肌来矫正眼位,如直肌后徙术;肌肉加强术则是加强较弱的眼外肌,如直肌缩短术等。医生会根据孩子斜视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四、特殊人群(小孩子)斜视治疗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时期发现斜视需要及时就医,因为此阶段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和双眼视功能障碍。例如,新生儿期若发现有斜视迹象,应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尽快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学龄前儿童(3-6岁)是斜视治疗的重要阶段,此时期进行手术等治疗,孩子的眼部组织恢复能力较强,而且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
2.生活方式
治疗期间,孩子应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建议孩子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让眼睛得到放松,有利于视觉健康和斜视的矫正。
注意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眼部感染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
3.术后护理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孩子,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例如,避免孩子用手揉搓眼睛,防止手术切口感染。同时,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眼位恢复情况和眼部伤口愈合情况等。
总之,小孩子眼睛斜视需要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病情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