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个人卫生需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儿童需家长督促养成习惯)、不揉眼(避免用手频繁揉眼,眼睛不适用眨眼或干净纸巾擦拭);注意眼部卫生要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患者共用物品,公共场所注意眼部防护,儿童要教育其不随意接触公共物品眼部接触部位)、保持眼部清洁(用干净温水清洗眼部,分泌物多不用脏手擦,用消毒棉签从眼内侧向外侧擦,婴幼儿用干净棉球蘸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注意环境卫生要室内通风(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空气流通,不同人群都需良好通风环境)、定期清洁物品(定期清洗消毒毛巾手帕枕巾等个人物品,经常接触的物品如手机电脑键盘等及儿童玩具等也应定期清洁);注意生活方式要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充足睡眠,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用眼(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休息缓解疲劳);特殊人群中儿童是易感人群家长要格外关注其眼部健康和个人卫生及集体场所防护,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低要特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及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勤洗手: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眼睛之前、处理食物之前以及从公共场所返回后等情况。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有效减少手上携带的病菌数量,降低通过手接触眼睛而感染红眼病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家长要督促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例如给孩子讲关于病菌通过手传播导致生病的小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洗手的必要性。
不揉眼:尽量避免用手频繁揉眼睛,因为手上可能沾染各种病菌,揉眼会直接将病菌带到眼部,增加感染红眼病的几率。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尽量克制揉眼的行为,如果眼睛有不适感觉,可通过眨眼等方式来缓解,或者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拭眼部。
注意眼部卫生
避免接触传染源:红眼病具有传染性,要避免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手帕、洗脸盆等物品。在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等,要注意眼部防护,不使用公共的毛巾等眼部接触用品。对于儿童,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随意接触公共物品的眼部接触部位,比如不使用公共的眼部护理用品等。
保持眼部清洁:可以使用干净的温水清洗眼部,去除眼部的分泌物等。如果眼部有分泌物较多的情况,不要用脏手去擦拭,可使用消毒后的棉签轻轻擦拭,从眼内侧向眼外侧擦拭,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小心轻柔地清洁其眼部,可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适量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部。
注意环境卫生
室内通风:保持居住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新鲜。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减少空气中病菌的浓度,降低感染红眼病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都应保证居住和活动环境的通风良好,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来维持身体健康;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通风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减少病菌滋生。
定期清洁物品:定期对毛巾、手帕、枕巾等个人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可通过高温煮沸消毒等方式。对于经常接触的物品,如手机、电脑键盘等,也应定期清洁,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沾染病菌,接触眼部后会导致感染。儿童的玩具等物品也应定期清洁消毒,孩子喜欢用手接触玩具后再接触眼部,所以玩具的清洁很重要。
注意生活方式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各器官得到休息和修复,增强免疫力。对于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避免过度用眼:不要长时间连续用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长时间用眼会使眼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侵袭。无论是工作需要长时间用眼的成年人,还是学生等长时间用眼的儿童,都应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可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方式缓解眼部疲劳。例如每用眼40-5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远眺远处的景物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红眼病的易感人群,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眼部健康和个人卫生情况。除了上述提到的勤洗手、不揉眼等,还要注意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的防护,幼儿园要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如定期清洁消毒玩具、教室等,发现有红眼病患儿要及时隔离。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一旦感染红眼病恢复相对较慢,所以更要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红眼病。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如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部。如果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包括红眼病病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