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受外界和自身因素作用发生炎性反应的眼科常见病,常见病因有感染(细菌、病毒、衣原体)和非感染(环境、过敏)因素,临床表现有症状(刺激、分泌物、视力影响)和体征(充血、水肿、乳头增生、滤泡形成),诊断通过病史采集和眼部检查(裂隙灯、分泌物涂片培养、过敏原检测),治疗针对病因局部用药,不同人群患病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预防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和过敏原。
一、结膜炎的定义
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易受外界环境中微生物、风尘、理化毒物等刺激,也容易发生感染和免疫性病变。
二、结膜炎的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等。例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人们接触到这些细菌后,细菌容易侵犯结膜导致炎症。
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感染可引起流行性角结膜炎,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等方式感染结膜,引发炎症反应。
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沙眼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类型,在一些卫生状况不佳、人群密集的地区较为高发。
2.非感染因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粉尘可刺激结膜;空气污染、烟雾等也可能引起结膜炎症。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患结膜炎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
过敏因素:如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过敏原后,结膜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常见的有过敏性结膜炎。比如春季花粉传播季节,花粉过敏者容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
三、结膜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感到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等。例如,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可能会有明显的异物感,觉得眼睛里好像有东西磨着。
分泌物增多:不同病因引起的结膜炎分泌物性质不同。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或浆液性;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黏稠丝状。
视力影响:一般来说,单纯的结膜炎对视力影响不大,但如果炎症累及角膜等部位,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比如严重的病毒性角结膜炎,炎症波及角膜时,患者会有视力模糊等表现。
2.体征
结膜充血:结膜血管扩张,呈现出鲜红色。不同类型的结膜炎结膜充血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较为明显,呈弥漫性充血。
结膜水肿:炎症可导致结膜组织水肿,使结膜增厚、隆起。例如,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结膜水肿。
乳头增生:结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乳头样改变。在一些慢性结膜炎患者中较为常见。
滤泡形成:结膜下淋巴细胞聚集形成滤泡。沙眼等疾病常可见滤泡形成。
四、结膜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包括起病时间、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无接触感染源或过敏原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最近去过卫生条件差的场所,是否接触过过敏物质等。
2.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通过裂隙灯可以观察结膜的详细情况,如充血程度、水肿情况、是否有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还可以检查角膜是否受累。
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对于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取分泌物进行涂片或培养,可明确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治疗。比如通过涂片可以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等。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等,以明确过敏原,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
五、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结膜炎: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则使用抗衣原体药物。
非感染性结膜炎:过敏因素引起的给予抗过敏治疗;环境因素引起的则要改善环境,避免接触刺激因素等。
2.局部治疗
滴眼剂: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滴眼剂,如抗生素滴眼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抗病毒滴眼剂用于病毒性结膜炎,抗过敏滴眼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等。
眼膏:在夜间可使用眼膏,保持结膜囊内药物浓度。
六、不同人群患结膜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患感染性结膜炎。在护理上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儿童用手揉眼,防止交叉感染。比如家长要帮助儿童勤洗手,不要让儿童与其他患有结膜炎的儿童密切接触。
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优先考虑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眼部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患结膜炎可能与身体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等有关。例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感染性结膜炎的风险可能增加。老年人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等。
3.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患过敏性结膜炎的概率较高。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某些化妆品等。在治疗上,除了使用抗过敏药物外,还需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七、结膜炎的预防措施
1.注意眼部卫生
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电梯按钮等,要及时洗手,避免用手接触眼部。
保持眼部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等清洗眼部,但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损伤眼部。
2.避免接触感染源和过敏原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防护眼镜。对于过敏原明确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注意个人用品的卫生,如毛巾、手帕等要专人专用,定期清洗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