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光属屈光不正,因眼球不同径线屈光力不同致平行光线入眼后不能成焦点致视网膜成像不清,分规则与不规则散光;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疲劳、代偿头位和眯眼视物;成因含遗传、不良用眼习惯(姿势不当、过度用电子设备)、眼部疾病;检查诊断包括视力检查、验光检查(主观与客观)、角膜曲率检查;矫正与治疗有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儿童期一般不首选手术;预防需培养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定期眼部检查。
一、儿童散光的定义
散光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是由于眼球在不同径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最终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儿童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也可能由晶状体屈光介质变化引起;不规则散光主要是由角膜疾病导致角膜表面不平整引起。
二、儿童散光的症状表现
1.视力下降:轻度散光儿童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但中高度散光时,远视力和近视力都会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比如看黑板上的字、远处的物体等会觉得不清楚。这是因为散光导致光线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影响视觉成像的清晰度。
2.视疲劳:儿童会出现眼痛、头痛、流泪、眼酸等视疲劳症状。长时间用眼后这些症状会加重,因为散光的存在使得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试图看清物体,容易引起眼部肌肉的疲劳。例如,儿童写作业时间稍长就可能出现眼睛酸胀、不想继续写的情况。
3.代偿头位和眯眼视物:一些散光度数较高的儿童,为了看得更清楚,会采取倾斜头位、侧脸等代偿头位,或者通过眯眼来试图让瞳孔变小,减少散光的影响,从而使视网膜成像相对清晰一点。比如有的孩子看东西时会不自觉地将头歪向一侧。
三、儿童散光的成因
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散光,儿童遗传散光的概率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散光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存在较高度数的散光,儿童出生后发生散光的可能性会增加。
2.不良用眼习惯
姿势不当:儿童在看书、写字时姿势不正确,如距离书本过近、躺着看书等,会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增加散光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球受到不正常的压力,可能导致角膜形态改变,进而引发散光。
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现代儿童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屏幕发出的光线以及近距离用眼的状态,会对眼睛造成负担,容易引起眼部屈光状态的变化,增加散光的发生几率。
3.眼部疾病:某些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儿童散光,如圆锥角膜、角膜溃疡、翼状胬肉等,这些疾病会改变角膜的正常形态,从而引起散光。例如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扩张性疾病,会使角膜逐渐变薄并向前突出呈锥形,导致明显的散光。
四、儿童散光的检查诊断
1.视力检查:首先进行视力筛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视力异常以及视力下降的程度,从而怀疑是否有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2.验光检查
主观验光: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儿童,可以通过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让儿童通过观察视标等方式来确定合适的镜片度数,以找到最佳矫正视力的度数。
客观验光:对于年龄较小不能很好配合主观验光的儿童,会采用客观验光方法,如电脑验光。电脑验光可以快速获取眼睛的屈光度数等初步信息,但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3.角膜曲率检查:通过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弯曲度,了解角膜各径线的屈光情况,有助于判断散光的类型和程度。因为角膜的形态对散光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角膜曲率的异常往往与散光相关。
五、儿童散光的矫正与治疗
1.佩戴眼镜
框架眼镜:这是儿童散光矫正最常用的方法。根据儿童的散光度数、轴位等情况,定制合适的框架眼镜,通过镜片的光学矫正作用,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改善视力,缓解视疲劳等症状。框架眼镜佩戴相对方便,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大多数儿童散光患者。
角膜接触镜:对于一些散光度数较高、框架眼镜矫正效果不佳或者特殊需求的儿童,可以考虑佩戴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对于矫正不规则散光有一定优势,它可以随着角膜的形态进行适配,提供更清晰的视力和更好的视觉质量。但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定期复查,确保安全佩戴。
2.手术治疗(需谨慎考虑):儿童时期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散光,因为儿童的眼部还在不断发育中。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成人后散光度数稳定,且符合手术指征的,可以在成年后根据情况考虑激光手术等矫正方式,但儿童阶段不建议采用手术矫正散光。
六、儿童散光的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教育儿童看书、写字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确姿势,即眼睛距离书本约33厘米(一尺),胸口距离书桌约一拳,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这样可以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预防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发生。
控制用眼时间:限制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次连续用眼不宜超过30-40分钟,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比如看远处、做眼保健操等。一般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次使用电子设备不超过15分钟,学龄儿童不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2小时。
2.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儿童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充足的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儿童近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的发生风险,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抑制眼轴的伸长,对眼球的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
3.定期眼部检查: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一般建议3岁左右进行首次眼部全面检查,之后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儿童眼部屈光状态的变化,如是否出现散光等问题,以便早期干预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