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斜视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有光学矫正(屈光不正矫正、三棱镜矫正)和视功能训练;手术时机根据先天性或后天性斜视有不同选择,术式有肌肉减弱、加强及复杂术式。不同年龄儿童斜视治疗有特点,婴幼儿期需关注双眼视觉发育关键期,学龄前期可考虑手术及重视心理,学龄期及以后以手术为主。有眼部或全身疾病的儿童治疗需综合考虑相关情况。
一、非手术治疗
(一)光学矫正
1.屈光不正矫正:如果儿童斜视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如远视、近视或散光,需要进行准确的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例如,对于伴有中度远视的内斜视儿童,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减轻斜视症状。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光学矫正,约有部分因屈光不正导致的斜视儿童的斜视情况能得到改善。
2.三棱镜矫正:对于小角度的斜视,可以考虑佩戴三棱镜。三棱镜能够通过折射光线,使双眼看到的物像处于同一视线上,从而减轻斜视带来的眼位偏斜问题。不过,三棱镜矫正一般适用于斜视度数较小的情况,且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斜视度数来定制合适的三棱镜。
(二)视功能训练
1.双眼视功能训练: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改善儿童的双眼视功能。例如,使用红闪+后像训练、融合训练等。红闪+后像训练可以刺激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帮助儿童建立正常的双眼注视;融合训练则可以增强双眼将两个不同的物像融合成一个清晰物像的能力。视功能训练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斜视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一般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选择
1.先天性斜视:对于先天性斜视,一般建议在出生后6-18个月内进行手术。因为先天性斜视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会影响儿童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等高级视功能丧失。例如,先天性内斜视的儿童,如果超过18个月才手术,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2.后天性斜视:对于后天性斜视,如由于屈光不正等因素引起的斜视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考虑手术治疗。一般会根据斜视的具体情况,如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等综合评估手术时机。
(二)手术方式
1.肌肉减弱术:包括直肌后徙术等。通过将眼外肌向后移位,减弱肌肉的力量,从而调整眼位。例如,对于一些内斜视儿童,可采用内直肌后徙术来减弱内直肌的力量,以矫正斜视。
2.肌肉加强术:如直肌缩短术等。通过缩短眼外肌,增强肌肉的力量来调整眼位。对于外斜视儿童,可能会采用外直肌缩短术等肌肉加强术来矫正斜视。
3.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复杂术式:对于一些复杂的斜视情况,可能会采用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等更复杂的手术方式。这些术式需要根据儿童斜视的具体解剖和功能异常情况来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三、不同年龄儿童斜视治疗的特点
(一)婴幼儿期(0-3岁)
1.特点:婴幼儿期的儿童斜视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此时是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是先天性斜视,应尽早评估手术时机。在非手术治疗方面,光学矫正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婴幼儿的配合度低,验光等操作相对困难,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细致的操作。同时,视功能训练也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进行,且要考虑到婴幼儿的依从性问题,训练方式可能需要更具趣味性以吸引儿童参与。
2.注意事项: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眼位情况,如发现有眼位偏斜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到眼科就诊。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确保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最大程度保护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
(二)学龄前期(3-6岁)
1.特点:学龄前期儿童已经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在治疗上可以更多地考虑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如果经过评估适合手术,此时进行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眼位,同时有利于儿童双眼视觉功能的进一步发育。视功能训练的效果也相对较好,因为儿童的认知和配合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更好地按照训练要求进行操作。
2.注意事项:此阶段要注重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斜视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如导致自卑等情绪。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儿童心理上的关怀,让儿童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等。
(三)学龄期及以后(6岁以上)
1.特点:学龄期及以后的儿童,双眼视觉功能发育基本趋于稳定,但斜视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影响外观和立体视等功能。对于斜视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矫正方法之一。在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斜视度数测量、双眼视功能检查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双眼视功能等可能也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可能相对学龄前期儿童会有所降低。
2.注意事项:此阶段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相对较忙,在治疗过程中要协调好治疗和学习的关系。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等。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眼部恢复情况和斜视矫正效果。
四、特殊人群(有特殊病史等情况)斜视治疗的考虑
(一)有眼部其他疾病的儿童
1.伴有先天性白内障的斜视儿童:如果儿童斜视伴有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处理白内障问题,可能需要尽早进行白内障手术,然后再根据术后眼位情况考虑斜视的治疗。因为先天性白内障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觉发育,进而导致斜视等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眼部的恢复情况和眼位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伴有眼部神经病变的斜视儿童:对于伴有眼部神经病变的斜视儿童,如动眼神经麻痹等情况,治疗会更加复杂。需要先明确神经病变的原因和程度,然后综合评估斜视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先进行针对神经病变的相关治疗,如营养神经等,同时评估斜视的矫正可行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神经病变的进展和斜视的变化情况。
(二)有全身疾病的儿童
1.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斜视儿童:例如伴有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出现斜视,治疗时除了考虑斜视本身的矫正外,还需要关注全身疾病对眼部的影响以及治疗的相互影响。需要多学科协作,如眼科医生与神经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全身状况,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伴有代谢性疾病的斜视儿童:如伴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斜视儿童,在治疗斜视时要考虑到代谢性疾病对眼部组织的影响。例如,糖尿病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管等结构,在进行手术等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要控制好血糖等代谢指标,以降低手术风险和促进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