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是双眼视轴向外侧偏斜且各方向注视偏斜角度基本一致的常见斜视类型,病因有先天性(如眼外肌发育异常、遗传)和后天性(如屈光不正、视觉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眼位偏斜、视力影响、自觉症状,诊断靠视力、眼位、双眼视功能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手术,儿童患者要关注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及治疗配合。
共同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是指双眼视轴分离,向外侧偏斜,并且在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角度基本保持一致的斜视状况。其发病机制与双眼的融合功能异常、眼外肌力量不平衡等因素有关。
病因方面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眼外肌发育异常,比如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异常等,这可能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就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生。从遗传角度来看,如果家族中有斜视的遗传病史,那么后代患共同性外斜视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基因的传递影响眼外肌的发育和神经支配等。
后天性因素
屈光不正:如果儿童存在高度远视等屈光不正情况,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而过度的调节会伴随过度的集合,当这种集合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引发共同性外斜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看远看近都需要很强的调节,长期下来可能破坏了双眼的协调运动,导致外斜视的出现。
视觉系统疾病:一些影响视觉发育的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等,会导致患儿视力受到影响,双眼不能建立良好的视觉联系,从而引起眼位的偏斜。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因为晶状体浑浊影响了光线的正常传导和成像,使得双眼看到的图像不一致,无法维持正常的眼位关系,进而发展为共同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眼位偏斜:主要表现为双眼向外侧偏斜,在进行双眼注视时,一眼固定,另一眼向外偏斜。不同的注视方向下,偏斜角度基本保持稳定,这是共同性外斜视区别于非共同性外斜视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当患儿向左侧注视时,右眼可能向外偏斜一定角度,当向右侧注视时,左眼同样可能向外偏斜相近的角度。
视力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共同性外斜视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功能缺失等。部分患儿可能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功能异常;也有一些患儿可能存在双眼视力均受影响的情况,这与斜视发生的年龄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比如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发生的共同性外斜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弱视等视力问题,影响患儿的视觉发育。
自觉症状: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因为双眼不能协调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维持双眼的注视,从而导致眼部疲劳、头痛等不适。
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儿的单眼视力和双眼视力,了解患儿的视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力低下以及视力低下的程度,这对于评估斜视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很重要。例如,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记录患儿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标的视力值。
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患儿注视前方的光源,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如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如果反光点偏离中央,根据偏离的程度大致判断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一般来说,反光点位于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偏斜角度大约为15°-20°;位于瞳孔缘,偏斜角度大约为25°-30°;位于角膜缘,偏斜角度大约为45°左右。
三棱镜检查: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通过放置三棱镜来测量患儿眼位偏斜的角度。让患儿分别在正前方、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不同方向注视时,放置三棱镜直到双眼的眼位恢复正位,所使用的三棱镜度数就是眼位偏斜的角度。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立体视功能检查等,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方法,如立体视觉检查图等,来评估患儿的双眼视功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很关键。例如,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让患儿识别图中的立体图像,根据患儿的识别情况判断立体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处于何种等级。
治疗相关要点
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如果患儿存在屈光不正,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验光,然后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对于伴有远视的共同性外斜视患儿,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帮助调节眼的屈光状态,促进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例如,经过验光确定患儿需要佩戴+3.00D的远视眼镜,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改善眼位偏斜的情况。
弱视治疗:如果患儿同时伴有弱视,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然后进行遮盖疗法等。遮盖疗法是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促进弱视眼视力的发育。例如,每天遮盖视力正常眼一定时间,如遮盖6小时,让弱视眼得到更多的使用和刺激,以提高其视力。
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来矫正眼位偏斜。例如,对于共同性外斜视患儿,如果眼外肌存在力量不平衡的情况,可以通过缩短或后徙等手术方式来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位置,从而使双眼的眼位恢复正常。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斜视的程度等因素。通常建议在患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进行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双眼视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共同性外斜视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等视功能缺失,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如需要立体视的职业)等。所以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有助于促进视觉发育,预防斜视等眼部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病史及治疗配合:如果孩子有家族斜视病史等情况,属于高危人群,更要加强眼部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进行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于佩戴眼镜的患儿,要督促孩子坚持佩戴眼镜,并且定期进行视力和眼位的复查,根据复查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要在术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抚工作,让孩子了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减少其恐惧心理;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换药、用药等,避免眼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