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同性外斜视

来源:民福康

共同性外斜视是双眼视轴向外侧偏斜且各方向注视偏斜角度基本一致的常见斜视类型,病因有先天性(如眼外肌发育异常、遗传)和后天性(如屈光不正、视觉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眼位偏斜、视力影响、自觉症状,诊断靠视力、眼位、双眼视功能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手术,儿童患者要关注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及治疗配合。

共同性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是指双眼视轴分离,向外侧偏斜,并且在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角度基本保持一致的斜视状况。其发病机制与双眼的融合功能异常、眼外肌力量不平衡等因素有关。

病因方面的相关因素及影响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眼外肌发育异常,比如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异常等,这可能在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就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生。从遗传角度来看,如果家族中有斜视的遗传病史,那么后代患共同性外斜视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种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基因的传递影响眼外肌的发育和神经支配等。

后天性因素

屈光不正:如果儿童存在高度远视等屈光不正情况,为了看清物体需要更多的调节,而过度的调节会伴随过度的集合,当这种集合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引发共同性外斜视。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看远看近都需要很强的调节,长期下来可能破坏了双眼的协调运动,导致外斜视的出现。

视觉系统疾病:一些影响视觉发育的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等,会导致患儿视力受到影响,双眼不能建立良好的视觉联系,从而引起眼位的偏斜。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因为晶状体浑浊影响了光线的正常传导和成像,使得双眼看到的图像不一致,无法维持正常的眼位关系,进而发展为共同性外斜视。

临床表现

眼位偏斜:主要表现为双眼向外侧偏斜,在进行双眼注视时,一眼固定,另一眼向外偏斜。不同的注视方向下,偏斜角度基本保持稳定,这是共同性外斜视区别于非共同性外斜视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当患儿向左侧注视时,右眼可能向外偏斜一定角度,当向右侧注视时,左眼同样可能向外偏斜相近的角度。

视力影响:对于儿童患者,如果共同性外斜视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功能缺失等。部分患儿可能单眼视力正常,但双眼视功能异常;也有一些患儿可能存在双眼视力均受影响的情况,这与斜视发生的年龄和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比如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发生的共同性外斜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弱视等视力问题,影响患儿的视觉发育。

自觉症状: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视疲劳等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因为双眼不能协调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维持双眼的注视,从而导致眼部疲劳、头痛等不适。

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患儿的单眼视力和双眼视力,了解患儿的视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力低下以及视力低下的程度,这对于评估斜视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很重要。例如,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记录患儿能看清的最小一行视标的视力值。

眼位检查

角膜映光法:让患儿注视前方的光源,观察角膜上反光点的位置。如果反光点位于角膜中央,则眼位正常;如果反光点偏离中央,根据偏离的程度大致判断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一般来说,反光点位于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偏斜角度大约为15°-20°;位于瞳孔缘,偏斜角度大约为25°-30°;位于角膜缘,偏斜角度大约为45°左右。

三棱镜检查:这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通过放置三棱镜来测量患儿眼位偏斜的角度。让患儿分别在正前方、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不同方向注视时,放置三棱镜直到双眼的眼位恢复正位,所使用的三棱镜度数就是眼位偏斜的角度。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立体视功能检查等,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方法,如立体视觉检查图等,来评估患儿的双眼视功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双眼视功能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很关键。例如,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让患儿识别图中的立体图像,根据患儿的识别情况判断立体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处于何种等级。

治疗相关要点

非手术治疗

屈光矫正:如果患儿存在屈光不正,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验光,然后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对于伴有远视的共同性外斜视患儿,佩戴合适的远视眼镜可以帮助调节眼的屈光状态,促进双眼视功能的发育。例如,经过验光确定患儿需要佩戴+3.00D的远视眼镜,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从而改善眼位偏斜的情况。

弱视治疗:如果患儿同时伴有弱视,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是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矫正屈光不正,然后进行遮盖疗法等。遮盖疗法是遮盖视力较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使用,从而促进弱视眼视力的发育。例如,每天遮盖视力正常眼一定时间,如遮盖6小时,让弱视眼得到更多的使用和刺激,以提高其视力。

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原理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力量,来矫正眼位偏斜。例如,对于共同性外斜视患儿,如果眼外肌存在力量不平衡的情况,可以通过缩短或后徙等手术方式来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位置,从而使双眼的眼位恢复正常。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斜视的程度等因素。通常建议在患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进行手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双眼视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共同性外斜视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导致立体视等视功能缺失,进而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如需要立体视的职业)等。所以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有助于促进视觉发育,预防斜视等眼部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病史及治疗配合:如果孩子有家族斜视病史等情况,属于高危人群,更要加强眼部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进行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家长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于佩戴眼镜的患儿,要督促孩子坚持佩戴眼镜,并且定期进行视力和眼位的复查,根据复查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要在术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抚工作,让孩子了解手术的大致过程,减少其恐惧心理;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换药、用药等,避免眼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外斜视
外斜视属于眼科疾病,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功能出现异常,使得患者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同一物体,包括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儿童外斜视必须手术吗?
王卫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不一定。儿童外斜视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是否需要手术要结合斜视程度,以及对立体视影响的程度,斜视的范围,以及发作的频率判断。保守治疗的方法效果并不确切,有时还会干扰医生对手术的判断。所以,不提倡在确诊斜视之后保守治疗。有一部分外斜时会长期病情稳定,但多数情况下会缓慢加重,导致立体视的受损,此外,外
外斜视自我矫正训练的方法?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外斜视自我矫正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视线集中训练。可以拿一支笔放在眼前正中间的位置,也可以竖起一根手指头放在眼前正中间的位置,双眼集中注视笔尖或者指间,然后将手指或者笔向眉心处移动。每天练习两次,每次练习五到十分钟,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外斜视的情况就会得到好转。二、正位视训练。让自己的眼睛保持
怎么做外斜视自我矫正训练?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外斜视自我矫正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笔尖训练。可以拿一支笔或者竖起一根手指头放在眼前正中间的位置,双眼注视着笔尖或者指指尖,然后逐渐缩短笔尖或指尖和眼睛的距离。每天训练两次,每次训练五到十分钟,就可以帮助矫正外斜视。二、正位视训练。首先是面对镜子找到双眼的正位,捕捉到双眼正位后看向远处,当可以
间歇性外斜视会自愈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间歇性外斜视不会自愈,需要及时进行矫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力逐渐发育成熟,此时再进行矫正则会影响到预后。间歇性外斜视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考虑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导致,在进行手术治疗后仍然有可能会复发。对于斜视度数较小的患儿,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矫正屈光不正、遮盖治疗、弱视治疗、三棱镜
眼睛是外斜视怎么办?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是先天性的外斜视,在出生后以及1岁以内,不伴随其他眼部或者全身的异常情况,一般是恒定性的,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如果是共同性外斜视,如果斜视的度数小,可以通过佩戴负镜或者辐辏训练,但是如果斜视度数大于30度,由于辐辏能力已经不能控制外斜视,一般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术后应该注意眼部卫生,遵医嘱按时使用眼
外斜视自我矫正训练的方法是什么?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如果外斜视症状比较轻微,斜视度数比较小,可以在医生指导和建议下进行集合训练,用手握住一只铅笔或圆珠笔,笔尖朝上,然后将手平举放在眼前,再慢慢往前推移。往前推移过程中,双眼应该盯着笔尖,这样反复多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外斜视的情况。但如果外斜视合并屈光不正,应及时进行眼镜矫正治疗。如果外斜视角度比较大,还
外斜视如何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斜视度数较小、出现频率较低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例如每天两次的笔尖训练,每次5-10分钟或者佩戴负球镜等治疗方法。对于斜视度数超过30度或者斜视出现频率较高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要医生进行评估,例如弱视治疗半年以上视力仍不提高、双眼视力平衡的外斜视患者或者通过远看和近看三棱镜斜视度大于20
外斜视一般怎么治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外斜视的患者早期可以通过非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如佩戴眼镜、眼部训练等。如果患者有弱视的症状,还需要给予眼罩遮盖的方式缓解。患者治疗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的视力逐渐发育完善,矫正的几率会有所降低。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缓解,可以放松或者增强眼部肌肉,从而缓解斜视的症状
先天性外斜视能治疗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先天性斜视是可以治疗的,它属于先天性疾病,有家庭遗传因素存在,可以发生在出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会表现出远视性屈光。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斜视的类型进行选择,如果是调节性内斜视,可以佩戴远视眼镜、双光镜进行矫正。但对于先天性内斜视的患者,则需要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斜视会影响孩子的工作和学
一只眼睛外斜视的原因?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只眼睛外斜视的原因暂时不清楚,研究发现可能与先天因素、外伤或者疾病等因素有关。 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神经肌肉发育不良、染色体变异、基因疾病或者遗传等,均有可能会引发外斜视。 2、外伤:包括眼外伤和颅脑外伤等,容易损害支配眼睛的神经与组织,导致眼位出现异常。 3、疾病:如颅内或眶内炎症、肿瘤或者感
间歇性外斜视有哪些表现
朱德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间歇性外斜视主要表现就是正位状态,就是完全正常状态和外斜视,就是斜视型状态交替间歇性出现,这种表现可以是在精神状态好、注意力集中时候表现为正位,在精神状态不好、愣神、发烧时候表现出了外斜。也有时候看近时候表现为是正位,看远时候表现为外斜,这些都是间歇性外斜视表现。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一会正位一会斜视,也可以在看近和看远,也就看不
间歇性外斜视挂什么科
朱德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间歇性外斜视一定是要看斜视与小儿眼科,有的医院有眼肌科,也可以看眼肌科。如果是没有眼肌科,有综合眼科,一定去看综合眼科。如果是有斜视与小儿眼科,一般来讲,斜视就应该去看斜视与小儿眼科。间歇性外斜视看眼肌科是因为斜视要手术治疗,需要在眼外肌上做,所以有的医院就有专门眼肌科,所以斜视需要去看眼肌科。总的来讲,斜视属于眼科疾病,所以如果没有这些
间歇性外斜视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朱德海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该戴眼镜戴眼镜,另外要减少视疲劳。间歇性外斜视经常会和近视合并存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正确规范配戴眼镜,戴上近视眼镜之后,会对间歇性外斜视有一定帮助,会让斜视频率和斜视程度都减轻。如果没有屈光不正,就是没有近视表现,就是单纯间歇性外斜视,就需要注意定期地到医院找医生复查间歇性外斜视对立体视功能损害。日常生活
共同性外斜视会面瘫吗
朱江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共同性外斜视一般不会引起面瘫。共同性外斜视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眼外肌异常或者是支配眼外肌的肌肉麻痹,也可以是眼外肌的发育异常所引起的视物偏斜现象。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口角歪斜的症状,两种疾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所以共同性外斜视不会引起面瘫。
共同性外斜视会遗传吗
朱江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共同性外斜视是否会遗传,答案是肯定的。在临床上,有一些共同性外斜视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性,不过这种遗传几率比较低。临床上,共同性外斜视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异常所造成,但先天性异常并不是代表所有的先天性异常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共同性外斜视会导致面瘫吗
朱江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共同性外斜视是由于先天异常或者是眼外肌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视物偏斜,而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后导致的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功能异常。两种疾病没有相互致病性,所以共同性外斜视不会导致面瘫。根据面瘫原因可以分为中枢神经性和周围神经性两类。引起中枢神经性面瘫的原因主要是脑梗塞、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疾病。引起周围性面瘫疾病,多见于特发性面神经麻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