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多在儿童期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与遗传相关,皮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孤立斑点好发面部,由遗传及紫外线照射致病因机制,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可激光治疗;黄褐斑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皮损为对称性分布面部淡褐色深褐色不规则斑片,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日晒会加重,需综合治疗去除诱因,可外用药物或光电治疗。
一、发病年龄
雀斑:多在儿童期发病,5-6岁左右较为常见,且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家族中有雀斑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黄褐斑:常见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可能诱发黄褐斑,这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妊娠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易导致黄褐斑的发生。
二、皮损形态
雀斑:皮损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孤立存在,互不融合,数目可随年龄增长和日晒增多而逐渐增多,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两侧面颊。
黄褐斑:皮损为对称性分布于面部的淡褐色、深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或蝴蝶状,边界一般较清楚,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累及面部曝光部位,如额、颊、鼻、唇周、颏部等。
三、病因机制
雀斑: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同时紫外线照射是雀斑发病的重要诱因,紫外线可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合成更多黑色素,使雀斑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儿童期皮肤屏障相对较弱,经日晒后更易出现雀斑。
黄褐斑: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内分泌紊乱(如雌激素、孕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等水平变化)、紫外线照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是黄褐斑的高发人群,长期日晒会加重黄褐斑的色素沉着,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影响皮肤对黑色素的代谢能力。
四、日晒影响
雀斑:日晒后雀斑颜色明显加深、数目增多,因为紫外线能激活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色素合成,儿童和青少年皮肤薄嫩,对紫外线更为敏感,在夏季日晒后雀斑往往会显著加重。
黄褐斑:日晒是黄褐斑加重的重要诱因,紫外线可使黑素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分泌更多黑色素,同时还会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导致黑素-角质形成细胞单位功能异常,使黄褐斑皮损颜色加深、面积扩大,所以黄褐斑患者日常需要严格防晒,包括使用防晒霜、遮阳伞、戴帽子等。
五、治疗原则
雀斑:可采用激光治疗,如调Q激光等,激光能选择性破坏黑色素颗粒,且儿童期皮肤修复能力较强,激光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快,但治疗后仍需注意防晒,避免雀斑复发。
黄褐斑:治疗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因,如调整激素水平、避免日晒等,可外用美白祛斑类药物,如氢醌霜等,但育龄期女性使用氢醌霜需谨慎,因为氢醌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也可采用激光、光子嫩肤等光电治疗,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参数,避免加重色素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