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垂受年龄因素(年轻女性与青春期激素水平、遗传及悬韧带有关,中年及老年女性与组织老化、激素变化有关)、性别因素(主要发生在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因素(体重变化、不良姿势、吸烟、缺乏锻炼)、病史因素(哺乳、胸部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影响。
对于年轻女性,乳房下垂可能与青春期乳房发育过程中激素水平变化、遗传等有关。一些遗传因素会使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的结构或强度存在个体差异,在青春期乳房快速发育时,若悬韧带相对薄弱,就更容易出现乳房下垂倾向。例如,有家族中女性乳房下垂遗传倾向的个体,相对更易发生乳房下垂情况。
中年及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韧带等组织逐渐老化,弹性下降。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减少,乳房的支撑结构功能减退,这是导致乳房下垂的常见原因。尤其是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进一步变化,会加速乳房支持组织的退变,乳房下垂的发生率会增加。
性别因素
乳房下垂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因为女性乳房主要由乳腺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其支撑结构主要依赖乳房悬韧带等,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乳房有下垂的可能性,而男性由于乳房组织等结构与女性不同,一般不存在乳房下垂的问题。
生活方式因素
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急剧减轻,如快速减肥,乳房内脂肪组织减少,皮肤却不能迅速适应体积的缩小,就可能导致乳房下垂。例如,一些通过过度节食快速减肥的女性,可能出现乳房下垂现象。而体重过度增加,乳房内脂肪堆积过多,也会增加乳房的重量,长期下来会加重乳房悬韧带的负担,导致乳房下垂风险升高。
不良姿势:长期含胸、弯腰等不良姿势,会影响乳房的正常位置和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且姿势不正确的女性,乳房长期受到压迫,会干扰乳房的血液循环和正常支撑结构的功能,久而久之可能导致乳房下垂。
吸烟:吸烟会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胶原蛋白的合成。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使血管收缩,减少乳房组织的血液供应,导致皮肤和韧带等组织营养供应不足,弹性降低,增加乳房下垂的发生几率。有研究表明,吸烟女性发生乳房下垂的概率相对高于不吸烟女性。
缺乏锻炼:胸部肌肉薄弱会影响对乳房的支撑作用。如果长期不进行胸部肌肉的锻炼,胸部肌肉力量不足,无法很好地支撑乳房,就容易出现乳房下垂。例如,长期久坐不运动的女性,胸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乳房下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病史因素
哺乳:哺乳期乳房内腺体组织增生,乳房体积增大,哺乳期结束后,腺体组织回缩,若回缩不均匀或乳房悬韧带在哺乳期受到过度牵拉,就容易导致乳房下垂。一般来说,多次哺乳、哺乳时间较长的女性发生乳房下垂的风险相对更高。
胸部手术史:如果曾经有过胸部的手术,如乳房肿瘤切除术等,手术可能会损伤乳房的支撑结构,影响乳房的正常形态,从而导致乳房下垂。例如,乳房肿瘤切除手术中,如果切除了部分乳房组织或损伤了乳房悬韧带,术后乳房下垂的可能性会增加。
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乳房的状态。例如,垂体瘤等疾病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乳房组织的代谢和支撑结构的功能,进而引起乳房下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紊乱情况,也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组织弹性,与乳房下垂的发生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