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以皮肤慢性盘状红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少数可发展为系统性病变。

该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或暗红色斑块,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剥除后可见角质栓,中心常呈萎缩性瘢痕,形似“盘状”。好发于面部、耳廓、头皮等暴露部位,日晒后症状加重。其发病与遗传、紫外线照射、激素水平及免疫异常相关,体内产生针对皮肤细胞的自身抗体,导致局部炎症和血管损伤。病程缓慢且易反复,虽以皮肤表现为主,但约5%-10%患者可能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关节、肾脏或血液系统。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持久性红斑、鳞屑或瘢痕,尤其伴随光敏感、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皮肤科医生通过皮肤镜检、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学检查可确诊。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皮肤永久性损伤或系统受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