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存在治疗偏方,患者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锻炼。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止痛、退热作用,如依托考昔等,可缓解关节疼痛与肿胀,但需注意其可能对胃肠道、肾脏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是控制病情进展的核心药物,如甲氨蝶呤,可延缓关节破坏,需长期规范使用,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2.物理治疗
利用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如热敷,可采用40~50℃的温热毛巾敷于病变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数次,但需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在水中进行运动或利用水的浮力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通过水的温度、浮力和水流刺激起到缓解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的作用,适用于关节肿胀、疼痛较明显且能耐受水中活动的患者。
3.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关节受累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对于手指关节可进行握拳、伸指、手指屈曲伸展等动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范围,每日可进行3~4次,每次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以维持和改善关节的灵活性。通过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方式增强受累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静力性收缩(大腿肌肉紧绷保持数秒后放松)及踝关节的提踵训练等,有助于稳定关节、减轻关节负荷,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训练,每次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