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在医学上被描述为胎儿心脏跳动的节律与频率,是反映胎儿宫内生命状态的核心生理指标,通过特定检查手段监测,需结合节律、频率及动态变化综合评估。

医学上,胎心的描述涵盖频率、节律及伴随反应。孕6-8周可经超声探及原始胎心搏动,表现为规律的闪烁信号;孕12周后胎心频率稳定在110-160bpm,节律应规则,无明显忽快忽慢的异常波动。
临床监测中,还会关注胎心与胎动、宫缩的关联性,如胎动时胎心应出现15bpm以上、持续15秒以上的加速,此为胎心储备功能良好的表现。如果描述中出现胎心过缓、过速、节律不齐或胎动时无加速,则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缺氧、心脏结构异常等问题,需进一步检查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