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潴留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导尿术(间歇性导尿和留置导尿)、膀胱训练(定时排尿和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有限且儿童用药需谨慎,手术治疗有膀胱扩大术(膀胱功能严重受损保守无效时考虑,需评估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和尿流改道术(病情复杂保守等无效时考虑,需综合患者全身等因素)。
一、非药物治疗
(一)导尿术
1.间歇性导尿
对于神经性尿潴留患者,间歇性导尿是常用方法。通过定期插入导尿管排空膀胱,可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例如,儿童进行间歇性导尿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操作轻柔,减少对尿道黏膜的损伤。
一般建议根据患者膀胱容量等情况,每4-6小时导尿一次,但具体间隔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功能等因素。
2.留置导尿
当患者无法自行排尿且情况紧急时可采用留置导尿,但需密切观察,预防感染。留置导尿时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等。对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时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护理;男性患者则要注意阴茎与尿管的固定等。
(二)膀胱训练
1.定时排尿
根据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制定定时排尿计划。例如,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从每2小时开始尝试排尿,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膀胱的自主排尿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膀胱训练时,需要家长配合,耐心引导,根据儿童的发育情况逐步调整定时排尿的间隔。
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在定时排尿时的膀胱感觉等情况,根据反馈调整训练计划。
2.盆底肌训练
无论年龄和性别,盆底肌训练都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盆底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对于女性患者,盆底肌训练对于改善因神经因素导致的尿潴留可能有一定帮助;男性患者同样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来辅助恢复排尿功能。儿童进行盆底肌训练时,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方法正确。
二、药物治疗
(一)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目前用于神经性尿潴留的药物相对有限,一些药物可能通过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来改善排尿情况。例如,某些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松弛尿道括约肌,从而促进尿液排出,但药物的选择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年龄、性别、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谨慎使用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无效且病情需要时才考虑药物治疗,并且要密切监测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膀胱扩大术
当神经性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严重受损,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考虑膀胱扩大术。例如,因脊髓损伤等导致的严重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容量严重缩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考虑该手术。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进行膀胱扩大术时,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2.尿流改道术
对于一些病情复杂、保守及其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神经性尿潴留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尿流改道术,如耻骨上膀胱造瘘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年龄、性别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进行尿流改道术时,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