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可通过局部保暖复温、药物治疗辅助(外用维生素E乳膏、冻疮膏,破溃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活血、艾灸温通经络散寒活血)、加强营养锻炼(均衡饮食摄入维生素、适度锻炼促循环增强体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幼儿保暖柔软衣物室内温适宜处理轻柔药物遵医嘱,老年人控基础病密切观察冻疮部位)来应对。
一、局部保暖与复温
冻疮多因寒冷引起,首先要注意局部保暖,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对于轻度冻疮未破溃者,可让受冻部位逐渐复温,比如在温暖室内将受冻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过程要缓慢,一般15~30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尤其儿童皮肤娇嫩,更要严格把控水温及复温时间。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家长要时刻关注其手足等易冻部位的保暖,可穿戴合适的保暖衣物、手套、袜子等。
二、药物治疗辅助
外用药物:
维生素E乳膏: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冻疮早期未破溃有一定帮助,能起到保湿、保护皮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参与体内一些代谢反应,促进皮肤的修复。
冻疮膏:具有活血消肿、止痒的功效,能缓解冻疮引起的红肿、瘙痒等症状。它通常含有樟脑等成分,可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到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儿童使用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若冻疮已破溃,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因为破溃后皮肤屏障受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尤其是儿童皮肤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防止感染情况发生。
三、中医外治法
中药熏洗:
当归、川芎、红花等:可煎水后熏洗冻疮部位,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比如取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加水煎煮后,待水温合适时进行熏洗,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但熏洗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儿童皮肤敏感,温度要更低些,且时间不宜过长。
艾灸:
对于冻疮未破溃处,可采用艾灸的方法,选取合谷、局部冻疮部位附近穴位等进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活血的作用。艾灸时要注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儿童艾灸时家长要密切观察,防止意外。
四、加强营养与锻炼
加强营养:
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等)、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发育和提高抵抗力,预防冻疮发生。
适度锻炼: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比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避免在过于寒冷时长时间锻炼。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合的轻度运动,如室内简单的伸展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冻疮发生几率。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皮肤薄嫩,更容易发生冻疮。家长要格外注意其保暖,选择柔软、保暖性好的衣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旦发生冻疮,处理要更加轻柔,药物使用要谨慎,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老年人:
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且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发生冻疮后恢复相对较慢,且更易出现并发症。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加强保暖的同时,密切观察冻疮部位情况,若有感染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