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炎症,按病因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按解剖部位分为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肺炎,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分别经不同方式侵入引发炎症,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及不同人群差异,诊断靠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肺炎的定义与分类
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非典型病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多种因素引发。按病因可分为:
1.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类型之一。
2.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感染所致,冬季及春季高发,易在人群密集场所传播。
3.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由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起病相对隐匿,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多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影像学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炎性实变。
二、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经呼吸道侵入肺泡,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释放毒素破坏肺组织。
病毒感染:流感病毒等通过飞沫传播,入侵呼吸道上皮细胞,导致细胞病变及免疫反应激活,引发肺部炎症。
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等寄生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免疫介导的炎症,导致咳嗽、发热等症状。
三、肺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发热(可为高热或低热)、咳嗽(初为干咳,后可咳脓痰)、咳痰,部分患者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肺炎:多有高热、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呛奶等表现。
老年人肺炎:症状常不典型,可能仅有低热、乏力、精神萎靡,易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
四、肺炎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是重要诊断手段,可显示肺部炎性浸润影,帮助判断肺炎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痰培养、血培养、咽拭子核酸检测等可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选择。
五、肺炎的治疗原则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肺炎:根据病原体选用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
病毒性肺炎: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流感病毒感染可用奥司他韦等。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咳化痰、氧疗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者需机械通气。
六、特殊人群肺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肺炎:需密切观察呼吸频率、精神状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呛奶,婴幼儿肺炎应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避免低龄儿童滥用不恰当药物。
2.老年人肺炎:需关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对病情的影响,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压疮,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用药时需权衡药物与基础疾病的相互作用。
3.孕妇肺炎: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综合评估病情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