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腹股沟等部位浅表真菌感染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多汗肥胖糖尿病患者及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易患男性相对更易发初期表现为小片红斑渐扩大边界清有丘疹水疱脱屑等伴瘙痒搔抓可致破损继发感染诊断靠临床表现观察和真菌学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或口服生活方式需调整保持清洁干燥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
股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腹股沟、会阴和肛周皮肤的浅表真菌感染。皮肤癣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腹股沟等部位容易成为其“滋生地”。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病,但多汗、肥胖、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等更易罹患,男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发生。
股癣的症状表现
皮肤损害:初期常表现为小片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边界清晰,有丘疹、水疱、脱屑等表现,边缘炎症较明显,中央趋于消退。比如会出现环状或半环状的皮损,红斑上有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搔抓后可能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不同个体症状可能有差异,有些患者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儿童患者可能因玩耍后皮肤接触污染物品等感染,症状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同样会有皮肤红斑等表现;青少年及成人中,若生活中出汗多、不注意个人卫生、穿着紧身不透气衣物等,会增加患病风险,症状相对更易观察到典型的边界清晰的皮损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皮肤处于高糖环境,更利于真菌生长繁殖,股癣可能更顽固,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易复发。
股癣的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症状,如红斑、鳞屑、环状损害等初步判断。
真菌学检查:常用镜检和培养。镜检是取皮损边缘的鳞屑等标本,在显微镜下查找菌丝或孢子,若发现则可确诊。培养可以进一步确定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不同年龄人群在检查时的配合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温和的操作方式来获取标本。
股癣的治疗
抗真菌药物: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方式,如咪唑类(克霉唑、咪康唑等)、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等发挥作用。对于病情较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可能会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药物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局部潮湿多汗的环境,这对于股癣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很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在生活方式调整上有不同注意点,儿童要选择舒适、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过度搔抓;成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保持,如运动后及时清洁等。
股癣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尤其是腹股沟等部位,每天清洗并擦干。
避免接触传染源: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个人物品,避免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赤足行走,减少接触癣菌的机会。不同人群在预防时要根据自身特点,比如儿童要家长帮助做好个人卫生护理,提醒其不与他人混用物品;成人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对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以提高身体抵抗力,降低股癣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增强免疫力方面有不同的方式,儿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活动来增强,成人则要在工作生活中平衡好各方面来维持免疫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