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分解尿素产氨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溃疡,卫生条件差等地区及各年龄人群易感染)、药物因素(长期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致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致胃黏膜防御下降,老年人因代谢差风险更高,儿童需谨慎用此类药)、胃酸分泌过多(精神紧张等致神经内分泌调节使胃酸分泌增加,各年龄层因相应因素可致胃酸过多诱发溃疡)、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性别对遗传致发病无显著差异但其他因素影响有别)、其他因素(饮食因素如长期食辛辣刺激物、吸烟饮酒等,不同年龄人群因饮食偏好或不良行为易受其影响致胃溃疡发病风险增加)。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引发胃溃疡的常见药物相关因素。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们会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等作用,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就容易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不同年龄对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发生胃溃疡的风险相对更高;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进行退热、止痛等对症治疗,除非在医生严格评估利弊后且无其他更安全的替代药物时才谨慎使用。
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是胃溃疡发病的关键机制之一。当人体处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状态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例如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如一些面临高考的学生、工作强度大且压力高的职场人士等,其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长期如此就容易破坏胃黏膜的平衡,引发胃溃疡。在不同年龄层中,青少年可能因学习压力大等因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诱发胃溃疡;老年人如果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胃酸分泌异常增多的情况,增加胃溃疡的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胃溃疡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部分胃溃疡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发生。如果家族中有胃溃疡病史,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胃溃疡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不同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性别差异会因遗传因素导致胃溃疡发病有显著不同,但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上可能存在差异,比如男性可能由于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增加胃溃疡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过辣、过酸的食物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增加胃溃疡的发病几率。比如一些经常吃火锅、麻辣烫等辛辣食物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患胃溃疡的风险比饮食清淡人群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饮食偏好不同,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食用一些高油、高糖、辛辣的零食等,老年人如果饮食习惯不健康,也容易因饮食因素引发胃溃疡。
吸烟饮酒: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会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削弱胃黏膜的防御能力。饮酒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患胃溃疡的风险明显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青少年吸烟饮酒属于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其胃黏膜健康,增加胃溃疡等疾病风险;老年人长期吸烟饮酒也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使胃溃疡发病风险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