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组成部分,病因有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接触、感染等,症状有劳动等活动时气短随病情进展加重及长期慢性咳嗽咳痰等,诊断靠病史体征及胸X线、肺功能检查等,治疗包括脱离危险因素、药物、康复、手术等,预防需避免吸烟、减少有害暴露、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需注意保暖等康复训练,儿童肺气肿少见多与先天肺发育异常相关要治原发疾病保证营养摄入。
一、定义
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导致过度膨胀、充气且肺容积增大,常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病因
1.吸烟:长期吸烟是主要病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诱发气道炎症与肺气肿形成。
2.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损伤气道,增加肺气肿发病风险。
3.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棉尘等)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等),可损伤气道,引发肺气肿。
4.感染:反复的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可损伤气道,促使肺气肿发生发展,尤其是儿童及老年人因免疫力相对低下更易受影响。
三、症状
1.呼吸困难:早期仅在劳动、上楼、登山等活动时出现气短,随病情进展,平地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感气短,是肺气肿的典型表现。
2.咳嗽、咳痰:多数患者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史,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增多且呈脓性。
四、诊断
1.病史与体征: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因素病史,查体可见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等。
2.辅助检查
胸部X线: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肺纹理减少等肺气肿特征性表现。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依据,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70%是诊断肺气肿的敏感指标,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五、治疗
1.脱离危险因素:戒烟并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是阻止肺气肿进展的关键措施。
2.药物治疗: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缓解气道痉挛;病情较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合并呼吸道感染时,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3.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如步行、慢跑等),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4.手术治疗:对于极重度肺气肿患者,可考虑肺减容术、肺移植等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预防
1.避免吸烟:戒烟是预防肺气肿最有效的措施,可降低气道损伤风险。
2.减少有害暴露: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空气环境,职业人群需做好防护。
3.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诱发肺气肿加重。
4.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肺气肿发病风险。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易导致肺气肿病情加重,日常可适当进行温和的呼吸康复训练。
儿童:儿童肺气肿较少见,多与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等相关,需特别注意及时治疗呼吸道原发疾病,避免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引发肺气肿,日常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促进肺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