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异常;后天性因素有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腹腔或盆腔疾病压迫、尿路感染,不同病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各异。
一、先天性因素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这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先天性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狭窄,使尿液从肾盂排入输尿管受阻。例如,在胚胎时期,输尿管芽与生后肾组织的连接发育出现异常,影响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尿液引流不畅,逐渐引起肾盂扩张,形成肾积水。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多见,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显著差异,但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一定关联,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儿童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异常
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导致肾积水。如输尿管开口位置异常,可能呈异位开口,或者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瓣膜、息肉等病变,影响尿液从输尿管进入膀胱的正常引流。胎儿期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发育过程中,若出现组织分化异常等情况,就可能引发此类问题。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发生,但儿童时期相对更易因先天性发育问题出现。
二、后天性因素
1.尿路结石
肾脏或输尿管内的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结石会堵塞尿路,使尿液排出受阻。例如,肾结石可位于肾盂、肾盏内,当结石移动时可能卡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输尿管中,阻碍尿液下行。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患尿路结石,男性相对更易患尿路结石,这可能与男性的生理结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长期饮水过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成分摄入过多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进而增加肾积水的发生几率。
2.泌尿系统肿瘤
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肿瘤可引起梗阻性肾积水。例如,肾癌可压迫肾盂、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输尿管肿瘤可堵塞输尿管腔;膀胱肿瘤若生长在输尿管开口附近,也可影响尿液从输尿管进入膀胱,从而引起肾积水。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随着年龄增长,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不同性别中,某些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有差异,如膀胱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等。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等因素会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引发肾积水。
3.腹腔或盆腔疾病压迫
腹腔内或盆腔内的病变可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例如,肠道的良恶性肿瘤、女性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变,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压迫输尿管,使输尿管管腔狭窄,尿液排出受阻。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腹腔或盆腔疾病压迫引发肾积水,女性由于盆腔器官相对较多,在患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时更易出现此类情况。生活中不良的姿势、长期腹腔内压力变化等因素可能与一些腹腔盆腔疾病的发生有关,进而间接影响输尿管导致肾积水。
4.尿路感染
严重的尿路感染,如结核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结核,可导致输尿管狭窄等病变,从而引起肾积水。结核杆菌感染泌尿系统后,会破坏输尿管的正常结构,使输尿管管壁增厚、狭窄,影响尿液引流。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发生泌尿系统结核,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引发泌尿系统结核进而导致肾积水。不注意个人卫生、机体免疫力低下等生活方式和身体状况因素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进而可能发展为肾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