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是皮肤被昆虫叮咬后发生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叮咬昆虫有蚊虫、螨虫、跳蚤、臭虫等且各有叮咬特点,临床表现有局部的红斑、丘疹、水疱及少数人的全身表现,可根据叮咬史和皮肤表现诊断,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鉴别,可从环境和个人防护方面预防。
一、常见叮咬昆虫及叮咬特点
1.蚊虫:蚊虫叮咬时会注入唾液,其唾液中的物质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一般叮咬后局部会出现小红疹,伴有瘙痒,通常皮疹中央可见叮咬的痕迹,如微小的瘀点等。蚊虫叮咬在各个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尤其在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更易发生,生活方式上经常在蚊虫较多环境活动的人群风险更高。
2.螨虫:螨虫叮咬或接触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可引发虫咬皮炎。多见于接触了被螨虫污染的被褥、衣物等物品后,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瘙痒较为明显,好发于皮肤细嫩部位,儿童由于皮肤相对娇嫩,接触螨虫后更易发病,且儿童在玩耍时可能接触到更多被螨虫污染的环境,如地毯等。
3.跳蚤:跳蚤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常呈线状或成群分布,瘙痒剧烈,搔抓后可能出现抓痕、血痂等,宠物身上易携带跳蚤,与宠物密切接触的人群包括儿童等更容易被跳蚤叮咬,儿童被跳蚤叮咬后由于瘙痒更易过度搔抓,需特别注意防止继发感染。
4.臭虫:臭虫叮咬后皮肤损害多为水肿性红斑、丘疹、风团等,中央常可见叮咬点,奇痒无比,夜间叮咬较为常见,居住环境不卫生、有臭虫滋生的场所易发生臭虫叮咬,各个年龄人群均可受累,但儿童在不卫生居住环境中受影响可能更明显。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红斑:被叮咬部位出现界限清楚的红色斑片,颜色可从淡红到深红不等,这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引起。
丘疹: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小疙瘩,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可伴有瘙痒等不适,是炎症细胞浸润等引起的皮肤改变。
水疱:严重的虫咬反应可出现水疱,内含清亮或淡黄色液体,多是由于局部过敏反应较重,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形成。
2.全身表现:少数人被某些昆虫叮咬后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这多见于对昆虫毒素过敏反应较强烈的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发生全身症状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若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叮咬史和皮肤表现来诊断。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被昆虫叮咬的经历,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分布等特点,一般即可初步诊断为虫咬皮炎。
2.鉴别诊断
湿疹:湿疹多为对称性分布的皮疹,有渗出倾向,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因相对复杂,与虫咬皮炎的单一昆虫叮咬史不同。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去除接触物后症状易缓解,而虫咬皮炎有昆虫叮咬相关病史,皮疹分布与叮咬部位相关。
四、预防措施
1.环境方面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理杂物,减少昆虫滋生的场所。对于蚊虫,可安装纱窗、蚊帐等;对于螨虫,要定期清洗更换被褥、衣物,保持室内干燥通风。
在蚊虫较多的户外环境,可涂抹驱蚊剂等,避免在草丛、树林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2.个人防护方面
穿着长袖衣物、长裤等,减少皮肤暴露。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更应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进行防护,因为儿童皮肤更易暴露且更易吸引昆虫叮咬。
对于有宠物的家庭,要定期给宠物清洁、驱虫,防止宠物携带昆虫回家叮咬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