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浑身疼痛原因多样,非癌症是常见情况,感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可致,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度劳累、内分泌紊乱等;癌症也可引起低烧浑身疼痛,但不能仅凭此判定是癌症,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不同人群就医侧重点有别。
一、低烧浑身疼痛不一定是癌症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
许多病毒感染都可能引起低烧和浑身疼痛,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引起,除了有低烧、浑身酸痛外,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研究表明,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导致身体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反应,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经过休息等对症处理后可逐渐恢复。
流感病毒感染也是常见原因,流感患者往往会有高热、明显的浑身疼痛(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乏力等症状,相比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更重,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2.细菌感染
一些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低烧和浑身疼痛,例如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除了有咽部疼痛、扁桃体红肿等局部症状外,也可能出现低烧、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进行咽拭子培养可明确链球菌感染。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可出现低热、浑身疼痛,疼痛多累及小关节,呈对称性、持续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畸形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等,影像学检查早期可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可出现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也可能出现低烧、浑身疼痛,还可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脱发、蛋白尿等多系统受累表现。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常呈阳性,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2.其他情况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出现低烧、浑身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经过休息后可缓解。
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疾病早期或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能出现低热、多汗、浑身乏力疼痛等表现,同时伴有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降低等。
二、癌症相关的低烧浑身疼痛特点
(一)癌症引起低烧的特点
癌症性低烧一般体温多在37.5℃-38℃左右,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例如白血病患者,除了有发热(包括低烧)外,还可能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其发热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或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有关。
(二)癌症引起浑身疼痛的特点
癌症导致的浑身疼痛可能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神经有关。例如骨转移癌,疼痛多较剧烈,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与转移的骨骼相关,可伴有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等表现;肺癌患者如果发生脑转移,可能出现头痛、浑身疼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全身症状。
总之,低烧浑身疼痛有多种原因,癌症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情况,不能仅凭低烧浑身疼痛就判定是癌症,当出现低烧浑身疼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就医时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出现低烧浑身疼痛,要考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而中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全面地排查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