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区疼痛可因肾脏本身疾病(如免疫介导炎症的肾小球肾炎、移动刺激尿路黏膜的肾结石、细菌感染的肾盂肾炎)、周围组织器官病变(如长期久坐等致痛的腰肌劳损、椎间盘压迫神经的腰椎间盘突出、炎症或结石放射痛的胆囊炎胆结石)、其他因素(如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酸痛、女性经期牵涉痛)引发,儿童需警惕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老年人要考虑肾脏退行性变等肿瘤、女性注意个人卫生及经期护理、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关注相关肾病并监测指标。
一、肾脏本身疾病相关
(一)肾小球肾炎
多因免疫介导的炎症损伤肾脏所致,患者除肾区疼痛外,常伴有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不同程度水肿(眼睑、下肢等部位),通过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可发现异常,例如尿蛋白阳性、肌酐升高等,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具体表现有差异,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有前期链球菌感染史等。
(二)肾结石
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引发剧烈肾区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通过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可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结石大小、位置不同,肾区疼痛表现可能有轻重差异。
(三)肾盂肾炎
主要是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肾脏引起,患者除肾区疼痛外,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还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指标异常,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二、周围组织器官病变相关
(一)腰肌劳损
多与长期久坐、不良姿势、腰部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患者肾区附近的腰部肌肉有压痛,疼痛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通过体格检查等可初步判断,无肾脏本身的特异性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
(二)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可导致肾区牵涉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通过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不同突出程度对神经压迫不同,肾区疼痛表现也有区别。
(三)胆囊炎、胆结石
炎症或结石刺激可引起疼痛放射至肾区,患者多有右上腹不适、腹胀等表现,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胆囊及胆道的病变情况,胆囊、胆道病变程度不同,肾区牵涉痛的表现有差异。
三、其他因素相关
(一)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时身体代谢增加,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可能导致肾区酸痛,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这种情况通过休息等简单处理多能恢复,无病理性改变的实验室及影像学依据。
(二)女性经期
部分女性经期可能出现肾区牵涉痛,与生理周期中体内激素变化、盆腔充血等因素相关,一般随着经期结束,疼痛可自行缓解,无肾脏器质性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肾区疼痛需警惕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是否伴有排尿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若出现肾区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排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肾区疼痛要考虑肾脏退行性变、肿瘤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需重视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相关病变。
(三)女性
女性除关注上述妇科相关肾区牵涉痛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引发肾区疼痛,经期注意保暖、休息,减少肾区牵涉痛的发生风险。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需警惕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区疼痛,定期监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有高血压病史人群要注意高血压肾损害可能引起的肾区疼痛,积极控制血压,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