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如年龄增长致眼周皮肤变化、色素沉着包括遗传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生活方式因素如睡眠不足或质量差、姿势不当、过度用眼、吸烟饮酒,疾病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的内分泌紊乱、过敏性疾病及眼部疾病的眼睑皮肤病变、眼部血液循环异常疾病等。
一、生理因素
(一)年龄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变薄、松弛,眼周血管更容易显现,从而形成黑眼圈。例如,30岁以后人群眼周肌肤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眼部肌肤下的色素更容易堆积,增加了黑眼圈出现的几率。儿童时期眼周皮肤较薄且肌肤新陈代谢快,一般较少出现黑眼圈,但如果有长期睡眠不足等情况也可能引发。
(二)色素沉着
1.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眼周皮肤下的色素细胞数量较多或活性较高,更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导致的黑眼圈。比如家族中有易长黑眼圈的遗传倾向,那么后代出现黑眼圈的概率相对较高。
2.炎症后色素沉着:眼周皮肤如果曾经发生过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在炎症消退后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进而形成黑眼圈。例如眼周皮肤接触了某些致敏物质引发过敏炎症,恢复后留下色素沉着。
二、生活方式因素
(一)睡眠相关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长期熬夜、睡眠不规律会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导致血液瘀滞,代谢废物堆积,从而形成黑眼圈。成年人如果经常熬夜,每晚睡眠少于7小时,眼周肌肤得不到充分休息,就容易出现黑眼圈。儿童如果睡眠不足,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黑眼圈出现的可能。
2.睡眠姿势不当:长期趴着睡觉会压迫眼周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液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容易形成黑眼圈。比如有些儿童喜欢趴着午睡,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黑眼圈问题。
(二)其他生活习惯
1.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使眼周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增加黑眼圈形成的风险。无论是年轻人长时间工作学习用眼,还是儿童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过度用眼情况,都可能导致眼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黑眼圈。
2.吸烟饮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眼部肌肤的血液供应,影响肌肤的正常代谢;过量饮酒会使血管扩张,眼部肌肤容易出现水肿和色素沉着,从而增加黑眼圈的发生几率。成年人长期吸烟饮酒,眼周肌肤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出现黑眼圈,儿童则应杜绝接触烟酒。
三、疾病因素
(一)全身性疾病
1.内分泌紊乱: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眼周的新陈代谢,导致眼周色素沉着和水肿,进而出现黑眼圈。成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不少人会有黑眼圈表现,儿童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也可能出现相关症状。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发作时,眼周可能会出现水肿、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长期反复发作也可能导致黑眼圈。比如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由于长期鼻塞等症状影响呼吸,进而可能引发眼周血液循环问题出现黑眼圈。
(二)眼部疾病
1.眼睑皮肤病变:眼睑皮肤的一些病变,如眼睑湿疹等,除了会引起眼周皮肤的炎症反应外,还可能导致色素沉着和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形成黑眼圈。儿童眼睑皮肤娇嫩,更容易发生眼睑湿疹等病变引发黑眼圈。
2.眼部血液循环异常疾病:如青光眼等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眼周的血液循环,导致眼周血液瘀滞,出现黑眼圈。成年人青光眼患者中部分人会有黑眼圈表现,儿童青光眼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