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避免刺激因素,如选择温和清洁产品、穿合适衣物;重视保湿治疗,每日多次使用保湿剂;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乳膏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系统药物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光疗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和老年湿疹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婴幼儿优先温和无刺激治疗且保湿关键,老年患者注重保湿和外用药物及系统药物的特殊情况。
一、避免刺激因素
1.皮肤清洁: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应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水温不宜过高,洗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过度清洁会加重皮肤干燥和刺激。例如,使用含有神经酰胺等保湿成分的沐浴露,可在清洁同时保护皮肤屏障。对于婴幼儿湿疹患者,更要注意轻柔清洁,避免用力擦拭皮肤。
2.穿着选择: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化纤、羊毛等材质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在季节更替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皮肤。比如,夏季选择棉质短袖、短裤,冬季选择棉质厚睡衣等。
二、保湿治疗
1.保湿剂使用:保湿是湿疹治疗的基础措施,应每日多次使用保湿剂。例如,凡士林、尿素霜等都是常用的保湿剂,它们可以形成皮肤保湿膜,锁住皮肤水分,缓解湿疹引起的干燥、脱屑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都应根据皮肤干燥程度选择合适的保湿剂,婴幼儿可选择婴儿专用保湿霜,其成分更温和。
三、外用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乳膏: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用于轻度湿疹,能有效减轻炎症、瘙痒等症状。中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中度湿疹,但要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和部位合理选择,对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应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以及成人轻度至中度湿疹。这类药物相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可长期使用来控制湿疹复发,但初始使用时可能会有短暂的灼热感等局部刺激症状。
四、系统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对于伴有明显瘙痒的湿疹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但要注意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在用药期间应避免从事相关工作。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并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五、光疗
1.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适用于慢性顽固性湿疹患者。通过紫外线照射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时需要多次照射,且要注意保护正常皮肤,避免过度照射引起晒伤等不良反应。在治疗前要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和光敏情况,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湿疹:婴幼儿皮肤更娇嫩,在治疗时应优先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治疗方法。保湿是关键,同时外用药物应选择低强度的药物,如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幼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特定的衣物材质、食物等。
2.老年湿疹患者:老年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更差,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等问题。在治疗时要注重保湿,外用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吸收和不良反应,如老年人对糖皮质激素的代谢较慢,使用中效、强效糖皮质激素时更要谨慎,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系统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